“弃械投降者免死!逃跑者杀无赦!”文远高声喝道!四散逃逸之贼众身心俱震!或许是慑于文远方才的神威,当时就有二十余人扔下兵器伏地请罪,但仍有十几个盗贼心存侥幸,更是卖力狂奔!转眼之间便要跑出数十步!
文远绰戟擎弓,闪电一般射出数箭!只要弓弦一响,百步之外就必有一人背心中箭扑倒在地!
亲卫一个个早看的目瞪口呆,直到文远连续射杀五人,才兴奋的齐声高呼:“威武!威武!”
一伙弃械投降的山贼看着文远施展精妙箭技,心中则是暗暗庆幸自己刚刚的明智之举。
“此时不降?更待何时?”文远再次亢声暴喝!转眼之间,他已经连连射中七人!
逃,必死无疑,降,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如此沉重的压力,剩下的几个盗匪心智早已崩溃早已经接近崩溃,乍闻文远高呼,顿时如蒙大赦,忙不迭跪倒在地,战战兢兢膝行回去。
亲卫们心悦诚服,拱手拜道:“主公神射!我等拜服!”
这时贼众跪成一堆,清点人数,共有三十二人,文远令亲卫看管,自己则策马向那年轻儒生行去。
文远行到近处,但见那年轻儒生年纪和自己相仿,虽一副儒生装扮,身形却魁伟不群。只是那袍子满是污秽,仿佛已经几个月没洗,还破了几个洞,看上去落魄至极。
那儒生也面有菜色,双眼憔悴,见到文远,躬身一礼道:“牵招谢过将军救命之恩。”
这三日,文远对牵招悉心照顾,因为带着一副棺材的关系,牵招过城而不入,文远便将所备帐篷分出一顶给他,每日吃食也让心腹之人到附近买来,牵招感激之心益甚,每到无人时暗自感慨。
文远相邀再三,牵招始终不愿,文远无奈,只得令叫过张驭嘱咐几句,张驭连连点头,领着数骑疾驰而去。
“难道现在的我连个牵招都招揽不来吗?”
文远见他虽形容憔悴,却礼数周全,想必只是暂时落魄不如意,当下不敢大意,下马拱手回礼道:
三百军士奔行神速,须臾就到了文远身前,鼓声一歇,三百军士动作顿止,虽一个个风尘仆仆,却纹丝不动、整齐站立,宛如一座座雕像一般。
文远一路将牵招送到东门之外,握着牵招的手依依话别,眼看着再不出言招揽就在没有机会,不久牵招就要投到袁绍帐下,遂硬着头皮感慨道:“辽有军务在身,不能亲送子经回乡,真乃生平大憾!子经此回观津,待处理完俗事,切莫忘了来下曲阳,我必扫榻以待!”
见这几日悉心照拂,仍不能换取牵招的效忠,文远心情颇为沮丧,端起一碗酒敬于牵招,道:“既如此,请子经满饮此杯,祝愿子经一路顺风!”
文远情绪低落,转过头去哽声道:“没什么,子经一路辛苦,区区薄礼聊表我心,给子经路上做些盘缠。”
“明公……!”牵招泣而下拜,文远这几日对他解衣推食,心意他如何不知,只不过他虽出身寒门,却素怀大志,,一旦出仕也必依附于世家大族门下,文远不过一县之长,若投了他何时能够出人头地?
一想到这,文远招揽之心更切,只是深怕一时唐突,被牵招拒绝。
牵招叹道:“张将军何必多礼,哎,一言难尽,先师……”
“令师莫非安平乐隐乐文山?”
刘惠赞道:“千里扶柩,足下真义士也!何次于昔子贡之事孔圣?”
只是文远待他甚厚,越是待他好他越是心中难安,尤其是文远此时满脸失落之情,更令他愧疚不堪,这一次文远送他衣物盘缠,他感动的差点就答应下来。热泪早已在眼眶中流转。
牵招连称不敢,文远道:“先生一路从洛阳来,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何以只独身一人?先生若不嫌弃,何不与某同往下曲阳,某再命军士沿途保护,送先生回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