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中马匹也很缺,常常骁骑营的没有马,步军营的倒是骑了两匹,反而是各府的包衣们骑来很多主家的好马,但大多数人只能用以代步,真正让他们冲击夏军阵列的话,说不定在半道上就自己摔了出去。
清军也不是没有炮,只是内外火器营的好炮都带到南面去了,留下的都是难以搬动的几千斤重的城防炮,只能搁着城头放几声响给出战的清军助威,战场上实际是指望不上的。
面对种种不利的情况,主持作战的多罗顺承郡王锡保也没有了章法,但出战是康熙的命令,他也只能理解的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出了城门,问题来了,总不能一股脑的向夏军杀去吧,那么就需要编队。
年轻的锡保在另一个时空中曾经当过雍正帝的大将军,不过在这个时空里他却从来没有领过兵当然,这几年,曾经有过领兵经验的满洲王公已经大部分去世了,剩下的就算没死也奄奄一息了,所以只能矮个里拔长子让只是读了几本兵书的锡保来承担挽救清廷的重任既然没有实际的经验,锡保只好根据
观察到试射的结果,夏军各炮相继修正了道,接下来清军开始倒霉了,在四十华夏步的距离上,夏军虚发,直打得清军哇哇大叫。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夏军的火炮数量有限,形成跳的也很少,这才让旗兵们逃过一劫。
可还没等那些躲过夏军并不密集的炮火的清军们暗自庆幸,夏军炮队便换上了射程较近但威力巨大的霰。这种一打一扇面的大杀器祭出来,清军的伤亡顿时暴增,更为重要的是,在夏军的刻意打击下,清军前队与后队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脱节。
能面对暴烈的敌人做果敢坚决冲锋的不是清军中最骁勇的武士就是那些热血沸腾的年轻养育兵,一意前冲的他们根本没有注意到那些油滑的老兵已经半途退走了,也没有注意到更多的同伴已经直接倒在了冲刺的中途。
然而就在胜利看起来触手可及的时候,夏军密集的排铳齐射让他们的希望化作了泡影就算有个别的清军骑士万分幸运的突破了夏军步铳的封锁,面对的也是夏军密集的铳刺林或是更加恐怖的白兵队。
当这些最勇力最热血的战士倒下后,这场战斗已经毫悬念的结束了,惊慌失措的老兵和昏头昏脑的包衣们拉着还想再冲一次的养育兵们往后逃去,锡保更是直接逃回了王府,随后第一时间加入了夺路而逃的出城大军。
得到再次战败消息的康熙只能黯然叹息,于是清廷的撤退行动继续展开,失去了更多守备力量的北京城离彻底陷落也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