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西安的轰七  伊拉克风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其中最根本的争论是在飞机的作战目的。中国的歼轰-7主要为海军而设计。座舱布局偏向于海军反舰。而伊拉克主要是用于空军的对地攻击支援。当然这个观点和中国空军的常规炸弹轰炸机是绝对不一样的。就在去年双方僵持不下时。刘明直接发來了电报。。“一机多型”。这一下就解决了双方的问題。

伊拉克给的钱很多。足以支持并行进行一机双型的计划。总设计师陈维坚立刻对设计组进行了调整。由部分中方专家配合伊拉克方面进行歼轰-7对地攻击型的设计开发工作。这样的话在603所当中就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两个设计组同时开发一种飞机。两种的机型。而其中一种是以外国专家为主。603所的工作人员将这两个组称为“老轰七组”和“新轰七组”。

“新轰七组”的这些伊拉克专家不都是伊拉克人。他们來自于整个阿拉伯世界各个国家。有技术有水平。只是缺乏开发大型项目的经验。所以在中方的指引和配合下。他们开始发挥自己的才智。详细考察了中国方面的技术情况后。他们提出了很多自己的观点和改进计划。

陈维坚是个优秀的总设计师。他每天都在关注着歼轰-7对地攻击型的工作。毕竟这是一个关系到国外的大型合作项目。他此时不但是个设计师。还要是个经济师。外交家。如果这次合作能够成功。影响是深远的。今后各种国际合作机会会不断出现。而且歼轰-7不需要国内市场。仅凭对伊拉克的出口合同就可以活的风风光光。

因此他对此高度关注。不断的与伊拉克方面谈心。告诉他们飞机开发的难点。注意的问題。并且告戒他们不要采用过多不实际的新技术。两个设计组还定期的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和交流。也正是他的这些细心的工作。保证了歼轰-7对地攻击型设计的顺利进行。

在陈维坚的指导告戒下。加上第一次进行这样的工作。伊拉克专家们都很小心。沒敢搞什么大的行动。但是他们却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见识和个性。在这架飞机上采用了一些海军版歼轰七上根本沒有的技术。陈维坚对此也沒有再说什么。毕竟这是伊拉克人需要的飞机。很多东西还是由他们自己决定。

首先是在人机界面的设计上。伊拉克人仿照欧美。改善了舒适性和可操纵性。歼轰-7串列的双座舱空间比较大。伊拉克设计师将座椅抬高。同时将操纵杆与驾驶员手臂间距离缩短3厘米。这样使得飞行员的空间视野更开阔。位置更好。而操纵飞机的疲劳性降低。

他们放弃了使用中国的操纵杆而使用了法国超级军旗战斗机上最新的双面位移力馈式驾驶杆。无论是功能还是操纵灵敏度。都比中国的原产品先进了一代以上。新歼轰-7战斗机的电子综合系统则是直接使用了vi公司根据美国同类产品仿制开发的先进的mil-std-1553b 总线。

这是603所的中国科学家们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1553b总线系统。在1984年。“和平珍珠”计划中出现过这个东西。不过这里的大部分人都只听过名字。还沒有机会接触学习。

新歼轰-7的平面显示设备也沒有使用中国引进的英国马可尼产品。而是使用了vi公司最新的多功能平显;惯性导航装置则是法国汤姆逊?csf公司生产的;主计算机是vi旗下的dassault产品。其运算速度相当于中国歼轰-7上主控计算机的530倍。

伊拉克人的设计是完全根据现代化战斗机的原理进行的。毕竟他们的很多人都详细的研究过幻影2000和f-15战斗机。而vi强大的电子技术实力也让这些伊拉克工程师受到了很好的训练。他们通过1553b数据总线。使中央计算机在辅助控制计算机协助下完成数据传输、系统管理和任务计算功能。座舱各系统的显示器都连在总线上。使用总线控制导弹、机炮和其他武器。

这个时候的“新轰七”已经彻底的成为了全新的歼轰-7。它已经被按上了一个地道的现代电子工业的灵魂。能够使用先进的导弹和精确制导武器。它的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老式的轰七。可以说。伊拉克设计师让中方大开眼界。很多在“和平珍珠”中还沒有学到的东西他们都近距离的看到了。听到了。

伊拉克人并沒有停止工作。他们在法国有着阿拉伯航空工业公司。有着西方投资基金和vi收购的各种高科技企业。无论是阿拉伯航空工业公司还是西方旗下的公司。都有生产复合材料和加工部件的能力。所以伊拉克人在水平尾翼。雷达罩以及机体的其他几个地方都采用了碳纤维和硼纤维的复合材料。使得飞机的空重比老轰七足足下降650公斤。

而且在飞机的外型上。伊拉克人也进行了改变。他们大胆的在机翼中段前缘。锯齿外侧的机翼外段部分应用了气动扭转。从而提高了机翼的气动力效率。经过实验后。他们甚至直接取消了机翼上的翼刀。使飞机的整体外观更加简洁。(本书首发于中文网。期待更多精彩请登陆。 。请阅读正版。支持作者。作者辛苦几个小时才能写一章。读者只需6分钱就可以订阅。谢谢大家。)

看着这架全新的歼轰-7。陈维坚很惊讶也很激动。他沒有想到伊拉克一个小小的国家。在航空工业上竟然有这么强的实力。他们改出的这架歼轰七除了在突防速度、载弹量上不如狂风ids之外。其他方面与那种国际第一流的战斗轰炸机已经是相差无几。

中国方面的反馈很快到了刘明的耳中。这让他來中国前将最后一站放在了西安而不是原定的北京。他要亲眼看看伊拉克航空工作者们创造的奇迹。只不过世事往往不尽如人意。。就在他离开四川。准备动身前往西安的时候。从伊拉克发來的一封电报让刘明立刻踏上专机。火速飞回国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