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尽量努力。”白崇禧点点头,又道:“打印度不能光从西北动手,真主党和穆盟最多能动员80万。中亚方面军最多能动用20万……100万打1000万,还是没有胜算。唯一的办法只有东西对进,让中国远征军从加尔各答和贾木纳河东岸反击,同时在东孟加拉地区招募m斯林军队。”
常瑞青扭头对赵振道:“又霖,辛苦你走一趟达卡去和彭石穿商量,问问他需要多少军队才能反攻西孟加拉夺回加尔各答。另外,再叫他拿出一个武装和整编西孟加拉m斯林军队的计划。”
……
安排好了再次侵略印度的事宜之后。常瑞青并没有返回南京,而是乘坐he-111客机绕道新加坡——锡兰——开罗,飞往德国柏林去参加德国前总统兴登堡的风光大葬了。和前世兴登堡逝世时德国的内外交困不同,眼下的德意志帝国可谓如日中天,所以这位总统大人也顺理成章被德国人民认为是领导德意志帝国复兴的伟大人物,因此他的葬礼也隆重了许多,千里迢迢跑了参加葬礼的外国领导人也有一大堆。不仅同德国有同盟关系的中国总理常瑞青、英国首相张伯伦、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等人都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来了柏林,就连还没有加入
托洛茨基摆了摆手,打断李维诺夫道:“日g和中g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日g还是实行产阶级专政的党,而中g则是民主宪政的党。这两者的区别决定了日g在南洋实行的体制只是权宜之计,所以日g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党,在日g领导下的南洋联邦走的也是社会主义道路,只不过那是具有南洋特色的社会主义!”
“应该是殖民社会主义才对吧!”老实人李维诺夫心中暗想,当然这话是不能在嘴上说的。老实人虽然不会说谎,但也知道什么真话能说,什么真话不能说。毕竟,老实不等于笨。
看到李维诺夫不说话。托洛茨基又把目光投向图哈切夫斯基:“看来东方战场只能取守势了……那么印度的力量应该用在哪里?”
图哈切夫斯基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后才说道:“首先不是印度的力量,而是我们在印度的50万红军。印度方面军和印度红军一直是混编的,我们的50万人是骨干,有他们在,印度红军的1000万人才能形成较强的战斗力。而现在我们自己也缺乏骨干力量,如果能将这些抽调回国加强到工农红军里面是可以大大增强部队战斗力的。现在就怕印度同志舍不得。不肯放我们的人回国。”
这番话说得半真半假,在印度的50万苏联红军回国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苏军整体的战斗力。但是印度人绝不会舍不得,毕竟有这些人在,印度红军就不能算完全由印度g指挥的武装!这对一个靠枪杆子起家的政党来说。可是很难长期接受的。如果苏联g现在能够主动召回这些人,对苏印两党的关系的发展应该是非常有利的。
托洛茨基想了想,点点头道:“应该把我们的人召回,如果印度同志不舍得,那就留下几万人充当军事顾问……把顾问配属到营就可以了。”革命先知稍稍停顿片刻,吸了几口雪茄烟才继续说道:“不过我们的人离开后,会不会造成印度红军难以履行他们的国际义务?”
这话当然也不能从字面上看,托洛茨基其实是担心在召回印度方面军的几十万人后,印度g摆脱苏联控制,不再跟着一块儿干世界革命了。图哈切夫斯基想了想,摇摇头道:“没有问题,布柳赫尔、鲍罗廷和别尔津他们都认为印度g上下的革命士气非常高涨,有点、有点像1919年时的我们。”
“哦,是吗?”托洛茨基笑了笑:“就是不知天高地厚啊!那我们应该把这股力量用来对付谁呢?”
这个问题托洛茨基问了两遍,图哈切夫斯基在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并没有想好答案,不过现在已经想好怎么说了。“印度给英国奴役了两三百年,至今英国仍然不肯放弃恢复印度殖民统治的企图,所以印度人对英国的仇恨应该是最强烈的。我们应该让印度红军进入中东,承担起中东战场的主要责任。这样我们至少能从中东抽调40万军队回国,如果再从印度调回40万人,那么我们手中就能多80万精锐部队,足够弥补下乌金斯克的损失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