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林书院自然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将之与林封谨说的一印证,便知道他说的话语没有什么水分。
然后林封谨便说起要去东林书院的事情,老头子当然是笑**的一口答应,并且因为东林书院乃是在北齐境内,乃是要出国,心中免不得还是有些担忧,而他老人家解决担忧的方式就让林封谨多带钱去.......然后又是后宅里面的几位母亲听说林封谨要急着走,都是舍不得他,哭哭啼啼的拉着不让走,最后要不是林员外不耐烦出来打岔,林封谨估计还真的就走不了了。
然后接下来就是儒门当中的宗师,又被称为是鸿儒,这些人的学问和实力,未必就比隐贤弱了,区别就在于他们或者还在著书立言,或者还在开门授徒,郑玄,周敦颐,杨时,陆九渊等人便是属于这种人。
林封谨这时候将家族里面的腌臜事情一一清理妥当,然后便持着赵学台的名刺得意洋洋的去见老头子。林员外一看是四品学正,立即就已经有些眼晕了,更何况是本省的主管学台!急忙赶着去船上拜见,当然有着之前的五千两银子铺垫,宾主俱欢。
此时东林书院当中的师生资源,大概分成了四层,最高端的那一层,便是隐贤,便是指的那些已经避世,不再传授**的大儒,他们便已经是隐居起来的贤人了,在四方隐居,**天下的文墨气运!
当然,猥琐付没有忘记扯住管家,说是今天族人无状冲撞了赵大人,万分惶恐抱歉,不过这“惊扰费”是我家少爷出的,和肇事者半点关系都没有,大人不要有什么顾忌,务必要秉公执法,从重从严,以儆效尤。那管家当然是心领神会.......
其实此时双方都是心知肚明的,东林书院冲着那“风雨”一联,便招揽的意思,林封谨本来就是天常书院的外门**,还挂上了“弑师”这种恶毒无比的骂名,所以肯定是不可能回去的了,此时也是单身。双方就是**一拍即合的。
他们两人最怕的是这厮讨价还价,奇货可居,一口咬定必须要入室**的身份才肯去,否则就威胁要去五德书院或者是非攻书院,那就十分棘手了,倘若给校方留下办事不力的印象,那么总归就是个污点。
被林七爷这么一打岔,一干人自然是换了另外一处酒家,坐下以后便又谈起天常书院的事情来,林封谨也不隐瞒什么,便只将要害处瞒过,其余的将来龙去脉都一一说了。
林封谨这边一走不久,后面就来了个獐头鼠目的猥琐道士,司马防却认识,知道是林封谨的管家,这人其貌不扬,笑得见牙不见眼的,送的礼物却很是投其所好的味道。
孙向便叹息说果然人言可畏,东林书院的各位师长回去读到了那“风雨”二联,无不叹服,有不少人都想要问询请教一下,结果天常书院就传出来林封谨“弑师”的消息,令人震惊。
当天,林封谨就跟随着孙向和司马防顺江而下,第三天便和赵学台分别了。
司马防家境贫寒,林封谨送上的则是一套文房四宝的标准版:湖笔(六枝)、徽墨(十二枚),宣纸(二十四斤),端砚(一方)。这玩意儿就类似于和现在大学新生入学时候的苹果三件套差不多,不过还要更加珍贵一点,属于那种很是实用并且让人很难拒绝的那种礼物。
不过还有一种划分的办法,那就是按照学业完成的程度划分。
即将肄业的**被称为初代**,可以理解成大四学生,比如他们之前提到的边寿民,任墨,就是初代**,他们的学问已经足够了,在师长处也没有什么可以学的东西,必须要通过实践来完成自己的理念和道。
若司马防和顾羡等人,就是第二代**,他们是属于已经找到了自己的道,书院里面学习,并且有所得的人。
当然,第三代**就是进入书院里面以后,还在积累学问,寻找自己的道的士子。
这样的划分和入门的时间关系不大,还是要看自己的天分和学问,比如任墨入门仅仅四年,就已经是被认为初代**了,而孙向入门七年,也仅仅是外门**当中的第二代**而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