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一零零章 时代的缔造者  我的妹妹是偶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当大屏幕上出现三个华夏人的时候,原本已经安静下来的大厅又稍微喧闹了一些,欧美歌手,以白人和混血为主,黑人稍次,再次拉丁裔,几乎没有亚裔。

其一,美国的亚裔本来就少之又少。

其二,因为亚洲人的音色和欧美人的音色的确有些不同,声带构造普遍不如其他人种厚实,但这并不是亚裔唱歌不如欧美人的根本原因。

对于欧美歌手与亚洲歌手特别是东亚或者说华夏歌手来说,以流行音乐中最长使用的技巧转音为例,两者在使用上的差异并不是因为声带构造不同造成的,而是语言差异造成的。

华夏人说话讲究字正腔圆,唱歌也是。而英语中含有大量的尾音(如-s-p-te)而单词中比如the.through这些单词的发音口型和习惯与汉语并不相同。

更别说英语中存在大量连音如i'm.we'mitteeof100,c-100)。

会长吴杨华亲自出面邀请了他,要说到“百人会”,在华裔中间可谓是鼎鼎大名,全球知名的大提琴家马立有、大建筑学家贝律名、美籍华裔政治家美国驻华夏大使骆佳辉等都是百人会的成员。

而会长吴杨华更是加州历史上首位亚裔和华裔法学院院长,曾被业内刊物评选为美国法律教育领域最有影响力的院长,这样的头面的人物亲自邀请程晓羽入会,算是足够给面子了吧。

但被程晓羽毫不留情的拒绝了,因为理念不同。

这些老一代华夏移民本质上是在致力于去华夏化,是在致力让华夏人彻底融入美国社会,成为一个美国公民,这和程晓羽这一代以华夏血统为荣,甚至对自身的血统和肤色更有优越感的新一代华夏人完全背道而驰。

那些老一辈在八十九十年代华夏还不发达的时候,就拿着j-1学生签证来美国刷盘子做二等公民的人,骨子里是瞧不起新一代华夏人的,他们对程晓羽这些买奢侈品、开豪华跑车、吃燕鲍翅的骨子里首先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的新一代华夏人,充满了看乡下来的暴发户亲戚这样的优越感。

程晓羽对此的体会也相当深刻,因此在他刚刚在洛杉矶开始拍电影的时候,一些华文报纸也是没有少嘲讽他这个红三代的,对于这些程晓羽懒得计较,但如今他也算功成名就,就想让他加入组织,沾一下他这个新进红人的光。

对不起,没门。

程晓羽拎的很清,华裔想要在美国博得政治地位,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华夏是美国最强大的对手,无论你怎么割裂,你的肤色就是你的标签。

黑人、拉丁裔、印度裔甚至到处闹事的穆斯林都可以有甜头吃,是因为他们都是能被同化的,这些人撑死了对母国有点儿文化认同感就了不得了,却很难留有太多国家归属感。

美国才是他们朝思暮想想要“从属于”的国家。

华夏人的情况相比来说自然大不相同,特别是这些年,华夏已经有在21世纪跟美国分管世界的架势。不少在美华夏人巴不得能华美两国机会均沾呢,怎么可能只对美国死心塌地?

因此华夏人在美国的地位实在有些尴尬。

程晓羽花大力气想要把夏纱沫捧上天后宝座的潜在意义,也是想替华裔打开通向主流社会的大门,不说像当年迈克.杰克逊两次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起码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带给华裔一个黄金时代。

一瞬间程晓羽因为周遭的议论声,思绪飘的有些远,确实,一个华夏人出现在以唱歌能力为主旨的选秀比赛上,是有些奇怪。

抛开肤色问题不说,美国音乐人瞧不起华夏音乐人也是有道理的,毕竟华夏流行音乐都是玩的霓虹玩剩下的,而霓虹更是玩的美国人三十年前的玩意。

毕竟流行音乐这个东西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人创造的,它的诞生与进化都与美国历史、文化息息相关,顶多再加上英国的一些影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