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0章 机构  长生从锦衣卫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200章 机构

所谓武学,即军事学堂,纵观历史,亦是有不少记载存留,亦是书写了一幕幕权谋斗争。

如前秦皇帝苻坚,于水陆要地渭城兴办教武堂,培养将领,最终却遭文武大臣反对,不得已而解散。

如宋朝,在范仲淹的主持下,曾举办了大宋武学,结果却只持续了九十五天,便关门大吉。

时隔三十年,王安石再启武学,这一次,倒是站稳了脚跟,亦是历史上唯一贯彻整个朝代历史的武学。

可这武学,却未曾给大宋军事带来太大的改变,该败还是败,该跪还是得跪,归根结底,还是重文轻武,武人社会地位低下,文人士大夫甚至以从事军务,谈兵论剑为耻, 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当然,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便是,大宋的武学,乃是文人操办,没有一个足以镇得住场子的武人存在。

如此, 不见成效, 亦是理所应当。

而大明,曾经也曾设立过卫武学, 不过在大明这军户制度以及世袭军爵的大环境下, 早已落寞。

事实上,从历史上的这些武学开办的记载来看, 就不难看出, 武学的存在,其阻力是全方位的。

兵法之术,可以屠龙。

统治者, 或者说天子, 并不需要那么多擅长此道之人,自然诞生的存在, 已经足够维持统治所需,多了,传播太广,反倒是祸患。

而文官,那自然不用说了,武人粗鄙,这时自文人兴盛, 或者说儒家兴盛之后, 便已形成的固有印象。

武人有武学, 那还要文人干什么?来和他们文人争权夺利嘛?

而武人这个群体, 向来都是子承父业,将门世家, 但一个统治阶级,本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没几个人会愿意让外人来分一杯羹。

故而, 纵观历史数千年, 极少可以看见有成制度, 也有成效的武学存在。

而现如今,李修欲开武学,这些问题,虽也存在,但不管是就大环境而言, 还是以个人的权势威望而言, 推动此事成立,也不算太难。

毕竟,现如今, 兵部, 内阁, 对他李修, 可没什么约束力, 甚至,某种程度上, 李修对朝堂, 对文官, 反倒是有着极大的约束力。

故而,武院的成立,虽也有风波阻力,但在现如今的大环境下,文官们自身都难保,虽有异议,但也阻挡妨碍不了什么,一切亦是有条不紊的推进着。

事实上,倒也不怪朝臣们暗地里骂李修为董卓王莽之流,现如今李修的行事方式,其实和董卓之流,并没有什么区别。

皆是以兵锋威逼,刀都架脖子上了, 谁也不想当个刀下冤魂。

要说唯一不同的,那便是李修上面的天子,还掌握实权, 还能让李修听命。

除此之外,一切的一切,朝臣们暗地里腹诽的倒也没错。

在这般威慑下, 于崇祯二年三月的一场朝议,亦是彻底将武院这个新机构,镶嵌在了大明的统治阶级之中。

大明武院,位同国子监,分左右两院,左院为将领进修之院,右院则是士卒录取之院。

暂时只在军中招收监生,以两年为一期,暂时的主旨是为军中提供优良将才。

而武院课程,则按左右两院的不同,各有千秋,左院更偏向于统军作战,兵法谋略,而右院,则更注重实际,以战阵操练,军中实际为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