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他来到余元身边,两者并肩而立,余元更是将祭天大典上的事情解释了一遍:“我那个便宜徒弟余化,被闻仲抓了。”
毕竟在千百年以前,这是西方教看到最大的兴盛苗头。
从帝乙驾崩,到新帝继位,有太多的事情许多处理。
西方教现在弟子太少,八部众已经算是高层,损失不起,再加上中原帝王相当于此界人皇,这等关系牵扯巨大,在如今这个天机混乱的时刻,显得尤为重要。
那边的调教按下不表,也就短短半月不到,已经有附近的诸侯,赶到朝歌了。
黄尚要用到大商的国力,却也不会踩历史上纣王、王莽的坑,去推翻现有的制度,他和他自己讨论之后,在安顿众诸侯的时候,趁着这次无数人涌向朝歌的盛况,颁布了一项招揽平民人才的新政。
如此气魄,才是帝王。
即便是混元大罗金仙,也是方外之人,面对天地正统,也是要屈居下风。
玄鸟气数相合,荣辱与共!
准提见着两位满心不愿意,也不在意。
只可怜了一位混元大罗,带着七个看门人和两个阶下囚,在宫外淋雨。
因果丝线。
这引起了霸道教主准提的兴趣。
但能怎么办呢,他拳头大啊!
等到渡化进了极乐之地,那还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咳咳,那还不是明知禅理,皈依我佛?
因此准提位于王宫之外,开始默默等待。
显然马元也是一位神降轮回者,披着截教弟子的皮肤,闻言皱眉道:“这可难办了,真正的余元可是对余化这个从小收养的徒弟十分看重的,视为半子,没有道理就这样舍弃,你的身份恐怕要暴露!”
他天真地以为,解放奴隶后,就能得到所有奴隶的感激和效忠,包括诸侯麾下用作士兵的战奴,结果那些奴隶并没有觉得纣王好,因为生活待遇并没有改变,此举还将贵族阶层彻底触怒,里外不是人。
在贵族世袭制尚未没落,学术下移还没有发生的时代,贸然排斥贵族,解放奴隶,绝不是进步,而是为国家导致祸乱。
贤你奶奶个腿,既然不争位,你突然冲出来干什么?
不比祭天大典,可以不带诸侯一并涨脸,现在新帝登基,天下八百诸侯是必须要到场的。
不过他们不怕牺牲,只要牺牲得有价值,让西方的金光普度中土,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道友何必赶尽杀绝?”
上有天帝,下有人皇,都是一界共主,得天地气运庇护,比他还要尊荣。
“出手!”
七位看门人,有了自家教主撑腰,顿时昂首挺胸,精神高涨:“善!”
话音落下,他们不约而同地看向西方教。
可化血神刀锐不可当,他不得不连连避其锋芒,连金身都不敢有丝毫接触,其他的部众一起上前,又被马元看准时机,探出一只只骨爪,分拿五行,绽放灿烂光华,抓了过去。
就喜欢你们这种会喊不要的。
帝释天将西方教义本土化,大众化后,确实利于传播,但这种模式,其实与目前的西方教是相违背的。
马元瞳孔收缩,猛然回头,就见后面不知何时,已多出一位道人来。
贵族们听了,一笑了之。
王莽对纣王发出了好友申请。
八部众连连避让,却很快被两元的配合默契,逼入了死角。
为此不惜运用某些手段。
部分臣子本以为寿王是作秀,没想到他真的愿意将权力下放,直接命微子启为宰相,而微子启上任后,让商容和比干惊讶的是,对于宰相的政务竟是驾轻就熟。
微子启正在里面,与寿王一起处理帝乙驾崩后的政务。
准提不敢进去了。
马元险些跪了。
有了这层因果关联,即便是三清出面,准提也怡然不惧,看向朝歌城内:“杀劫之中,各有气运争夺,我西土虽地处边陲,门人稀少,去也愿顺天而行,渡化有缘之人。”
后世分封一方的王爷,麾下兵力都是有严格限制的,不准拥有私军,否则就是谋反,可这个年代却没法统计,因为有大批大批奴隶的存在。
微子启就算放弃了,西方教也不会放弃,赶鸭子上架,也要让他更进一步。
余元道:“如果单单是闻仲,我倒也不惧,就怕把两人的师父金灵圣母给引出来。”
别问,问就是有缘。
值得教主亲来。
是的,没人了。
触动底层阶级的利益,还能派兵镇压,毕竟王朝末年必定民不聊生,民不聊生却不见得是王朝末年,可如果触动上层利益,又没有取而代之的办法,那必然被推翻,没有侥幸可言的。
然而或许是帝乙那番考校起了效果,寿王的关注点,转向了战奴的数目。
以前商朝历代君主,也有类似的举措,但事实证明,人才早被贵族垄断了,偶尔有些漏网之鱼,如果不依附贵族势力,当了官也是举步维艰,最后还是融入大环境里面。
理论上,他们是对的。
可就在这一日,一位书卷文华,长袍披身的男子来到登记台,对着记录官员道:
“我名黄裳,愿开学宫,为万民启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