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马振兴就熟门熟户地抽出报纸卷的旱烟,然后拿了一根烟木仓,装上烟自己先抽了起来。
每年都要扯皮,不来点狠招是绝对不行,要知道他家可有仨儿媳,加上七七八八的侄媳妇,压力也好大的。
又要到下午三四点钟,天不意外的又要黑了。
唐支书与马队长俩人配合默契,来个左右开弓。这次他们是真发了狠,愣谁参加会议被上面点名批评都不乐意。
习惯与人作对比的这些村民还不知,这馊主意就是来自于他们眼里的弱鸡,所以别小看了人。
识不识字对他们没啥影响,他们这辈子就在地里刨食,有能力供出下一代就行,关键是工分。
“你们去,我就去呗。”
没人比他更清楚为何他媳妇怂了。
尤其关家的三间屋。
就如刘春和关小梅娘俩。
忒吃力!
里外屋的间壁墙都砌了起来,不光东西屋的南面是炕,北边是火墙的,就连堂屋也砌了一溜儿的火墙。
不仅仅是婆媳,娘俩一块的也很多。
不给点她娘压力不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她兄妹俩都开始学习三年级,她居然还在原地踏步。
“娘,学!你一定要去学!我和哥哥要上学都还得要学费,不用钱的事儿不干,多可惜啊。”
兄妹俩人前后夹攻。
刚才马队长可在提到四十岁以下的同时多添了一句十岁姑娘家也来认识几个字,虽不强求扣这些半大姑娘家工分,可惹不得呀。
虽然他们两口子不抽烟,但烟笸箩还是有准备。
她凤姨更牛~
其他之前上过识字班的妇女,一年到头早已忙得忘了一干二净,剩下的在校入读姑娘招架不住一群老娘们。
“这倒没听说。我琢磨会是巧娟,她正好出月子。”叶小凤说的是赵传元的媳妇,整个屯女同志就她文化程度最高。
她还不乐意,非说有这时间还不如干点活。
马家祠堂左右两侧厢房,各开男女两班,除了上过学堂,谁之前没领到扫盲识字证书的,全给我上!
如三四十岁的老娘们全都傻眼了。
领到扫盲识字证书?
马队长很满意!
大会上马队长不说其他,先说了扫盲必要性,再言明这次再领不到扫盲识字证书,来年重新评工分。
这不,东屋一群老爷们,西屋一帮子小爷们,堂屋还有妇女团。
“听说了不?过两天又要开识字班,四十岁以下的都得要去。”
有一种人,她不是不认真,也不是不努力,然……独独没有读书天赋。
加上火盆,待在屋内浑身暖乎乎的。
说得轻巧。
几家欢喜几家愁。
“那也得去啊,说是上头吩咐的。”
这年月成亲的早,生孩子也就早,遇上娶儿媳早的,那岂不是婆媳俩人跟小孩子似的一块读书学习?
底下有在婆婆手下讨生活的小媳妇们肯定是高兴;还有刚进门以前遗憾没上过学的小媳妇也是肯定高兴不已。
队里为此在队院开了大会。
红袖添香是个梦,比不上一针一线千金重。
“你就当去玩儿,能学几个是几个,别把扣工分啥的放在心上,放眼整个屯里的老少娘们,你已经是中上水平。”
叶秀荷刚要点头。
“咱好歹一家人的大名儿都能写得出对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