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宠孩子,当数他婶儿/他娘榜上有名。这要是换成其他家长,钱都交了一个学期都快结束了,你们还不去?
“先回去,有事晚上再说。”
“爹,我回来了,我和哥一块回来了。”
这些御用的保健医生对各位首长的饮食习惯尤为注重,他们就怕一个不好,难以承担责任。
“原本是说好到了省城会有人来接站,然后由对方直接送我们回来。后来我在车站就谢绝了对方。”
兄弟是干嘛用的?
就是背黑锅,就是两肋插刀备用的。谁让景年兄是他兄长呢,尊老爱幼这种优良传统,他相信对方很乐意拥有。
不管是齐家,梅家,还是如今的关家真不到这种海吃强塞的份上。尤其是齐、梅两家,老爷子他们可是都有专门的保健医生。
没条件之时,当生存成了首要问题,谁还去关注这些细节?可等日子好起来,以关有寿的见识,自然就会重视起来。
至于到底有没有跟他给儿子的一大堆防身药粉有关?佛曰不可言。再说了,他讨厌瞎说大实话成不?
“爹!……爹!……”
之所以能一直憋着不似媳妇念念叨叨的,除了稳住媳妇之外,他是对梅老与梅大义俩人的深信不疑。
此一时彼一时。
齐景年继续不紧不慢地向叶秀荷诉说着,“到了站,玉萍表姑就喊来老表叔。然后老表叔又拜托他认识的驾驶员,我们坐了人家这班车回来。到了县城,这位王叔叔又给我们找了前面的老大爷。”
相信他们两位同样紧张他家天佑,相信他们两位绝不会对他家天佑有所放松,也就是这份底气支撑着他。
“没说我们今天回来?”
“好的。爹,等一下我就过来给你搭把手。”马车上的关天佑喊完,看着“插肩而过”的老子,又裂开了嘴,“还是咱们这好。”
他祖父祖母和梅老他们是恨不得直接派人一路跟着他们俩人回来,差一点就连薛大山都要跟上车。
这些养生道理,关有寿也懂。早前类似胡家这样的大户人家可不就是特别注重养生之道。
老规矩。叶秀荷准备的照样还是下车的“面”,还是能当帽子戴的大海碗,形如小脸盆的一大碗面条。
老话都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可这话有时也不适合套用所有人身上。就如齐景年和关天佑他们俩人。
齐景年赞同地点了点头。确实如此,其实真没必须如此麻烦,但见到对方鞍前马后地找这搬那的,老感动的。
如同天籁般的声音突然响起,让关有寿猛地一下子转身,也霎时让他眉开眼笑地挥舞了刷子。
可奈不住就是他时常提点媳妇饮食七分饱为好类似的话题,叶秀荷也没放在心上。要不她咋说她男人老瞎讲究呢。
只有听过饿得没力气的,她还没听过故意不吃饱的。这又不是上亲戚家串门子,好给对方留点底儿。
她好好的闺女咋养成猫胃的?绝对逃不了她男人在其中瞎掺和。吃,多吃点,今早擀的面条可多了,还有很多没煮。
问你们撑不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