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领域。
需要的是群策群力。
当初张硕成立春苗基金,除了用来做公益,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用来资助国内各大高校的基础学科研究。
甚至可以说就很失败!
进军手机产业,准确说,是试图破除芯片难关,既是萌芽必须要走的一条路,也是张硕自己给自己定下的十年考题。
“萌芽置业就不用说了,除了买地建研发中心,还要立即启动青年公寓项目,找一家有实力的房地产商合作开发。”张硕嘱咐蒋悦。
吕凯已经跟林德新能源创始人曾群联系上了,对方也确实在为创立林德新能源做准备,只是对于是否接受骄阳控股投资还存疑。
如果未来十年,萌芽一直做的,就是一直制作原时空就有的游戏,就是将薇信从腾达的口袋里掏出来,就是投资一些原本就能成功的独角兽企业。
说实话。
只是这么大的一桩事情,仅凭萌芽自身的力量,哪怕张硕有超越时代的眼光,也很难做成这件事。
而且在会上,张硕谈的也仅限于萌芽眼下的业务,都还是集中在互联网行业,手机跟电动汽车两大业务板块都还没有涉及。
做决策固然很爽。
那么芯片产业需要的是什么呢?
没点实力还真玩不动。
相比手机,反倒是在电动汽车领域,国内具备弯道超车的条件,锂电池独步天下且不说,其他元部件也大都能够实现国产化。
会议结束,张硕回到办公室,长舒了一口气。
那往往会证明是一种短视。
如果张硕只想安心赚钱的话,是不该进入手机行业的。
芯片领域就是一个完全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产业,是怎么疯狂烧钱都烧不出来的产业,就有些傻眼了。
至于最后的青鸟互娱,跟青禾科技一样,也都属于轻资产公司,基本已经成型,没什么特别需要交待的。
可这又谈何容易?
从原材料提炼,到芯片设计,再到光刻机等关键生产设备,再到芯片设计软件,最后再到生产、封装与测试,国内都不占优。
这不是说张硕独断专横,身为一家初创企业,创始人就是企业唯一的灵魂人物,任何决策都必须要体现他的意志。
这也是为什么。
很多时候。
那张硕重生的价值,就将大打折扣。
“可这不就是萌芽存在的意义吗?”
反倒是做大做强之后,创始人的很多决策未必就很高明,因为过度的成功会让人形成路径依赖。
张硕甚至就连进入考场,参加考试的资格都没有。
最终他还是决定,先将音乐版权放在青鸟互娱的框架下。
那有什么意义?
可要在手机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属实是有点困难,别的不说,光芯片一块,就能被卡得死死的。
可就这么一点肉沫星子,都还要被众多国产手机厂商互相争夺,利润空间几乎就被压缩到了极致。
萌芽真要进军手机产业,张硕肯定是不甘心成为第二个小咪的。
但权力跟责任是互相匹配的,张硕作为萌芽控股ceo,在享受众星捧月的荣耀的同时,肩上也抗下了萌芽最大的责任。
无论是阿狸,还是腾达,起初都经历过这么一个阶段。
属于表面风光,背地里忧伤的行业。
“明白!”
第一步还是要做手机,先将触手伸进电子产业,在行业内闯出一点名堂之后,再慢慢地试图改变一点产业格局。
而如果张硕又不想成为第二个华威,那唯一的突破口,就在于实现芯片国产化,只是也要介入到芯片产业链的关键一环中去。
还是萌芽现在的咖位不够。
至于说涉足电动汽车整车设计与制造,最早也要等到下半年。
再说回手机。
不说要全部颠覆,哪怕只是拥有一点核心技术,就能掌握一些话语权。
被动猎头卡指向的顾铭章,应该就是萌芽涉足手机制造的最后机会了,同样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原时空**的遭遇,可是历历在目。
主要需要的是基础研究,是许许多多习惯做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的科学家,包括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等等。
内卷的厉害!
如果萌芽能够成功投资林德新能源,就算是拿到一张入场券了。
这也是张硕提出“百人计划”的出发点之一。
只能是默默忍受。
不是说,春苗基金简单拿出十亿二十亿资金来,然后让大家排排队分蛋糕,你拿一点,我拿一点,这事就能办成的。
很可能钱了,却连个浪都掀不起来。
想要做成这事,既需要各大院校的通力配合,也需要有一到两位基础学科研究领域的大拿替萌芽穿针引线。
得,又是一道究极难题!
最后四天,还差不到100张月票了,咱不能功亏一篑,希望大家在帮帮忙,手里有月票的投一下,爱你们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