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使得国内不少顶尖科研院所的人才,跑到兴盛电子科技园不少。
自己手中的技术虽然不如对手,不过也不会一下子被对手卡住脖子窒息而死。
特别是在互联网领域,几乎所有成立的新互联网公司都有自己这三家风投公司的投资。
说实话,孟青善不觉得那些人的想法有什么不对。
以前孟青善不屑把自己的产业弄去股市圈钱,他根本就不缺钱,上市需要把自己的产业股份化,还要求股东人数必须达到一定数量。
那些科研院所的中青年专家不同,他们在那些国内顶级科研机构工作的时间不长,无论是科研经验还是资历都没那么丰富,所以他们愿意跑去兴盛科技园一点都不奇怪。
为此孟青善让星海集团派出财务部人员,对鸿运运输公司和星海连锁超市进行剥离。
可惜现在国内的所有企业都缺乏资金,在科研进度上跟自己的公司根本就没办法比,一但落后就再也没有追赶上来的机会。
虽然目前几乎所有人都盯着米国华尔街,认为那里是世界金融中心,只有去那里上市才算真正的成功。
至于再次努力促成星海资本和高盛和摩根的合作,孟青善如今想都不会想。
这让孟青善觉得无语,从内心来说他是希望国内有众多高水平企业参与进来的。
他知道以后几年手机将不再是奢侈品,几年之后就会变成百姓们人均好几部的消耗品。
自己的所有产业都视察完,孟青善开始考虑帮助自己看好发展前景的国内企业,去港岛上市。
之前一直在关心国外的事物,最多管理了一些魔都国际商贸公司的事情。
动机么,他自己也说不上来,也许他就是想去瞅瞅那个华国网恋第一人,还有那张令小马嫂看了一眼就再也放不下的樱桃小嘴儿。
这也使得国外芯片方面的研究,并不像智能机出现之后那么疯狂。
没办法,这货财大气粗,给原来到他这边研究室工作的科研工作者,开出来的待遇非常优厚,不说在国内,就算再国外也属于第一梯队的福利待遇。
孟青善记得中华网和阿里巴巴都是在米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其他的腾讯一直都在港岛上市,至于那个8848后来只有一款手机被人知道,其他的再无印象。
只是跑去米国上市别说他根本就没有任何办法帮助到他们,就连他当初在米国弄得星海资本都被那些米国财团踢出门外,无法在米国华尔街有所作为。
把想要跑去瞅瞅小马哥的想法抛出脑海,孟青善认真给自己国内的产业,定下这几年在国内发展的重要方向。
把注意力放在国内后,孟青善意外发现自己当初成立的三个风投公司,竟然投资了国内八成以上的新兴产业。
对他来说现在正好是追赶国际芯片研究水平的是好时机,距离水果生产出第一款智能手机,还有七年多时间。
对于目前自己投资公司融资过得上百家企业,孟青善最想见到的是腾讯的创始人麻疼。
目前芯片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突破,国内芯片科研的最前沿已经变成了兴盛电子科技园,芯片专利最多的也在兴盛电子科技园手中。
别人会不会做那样的傻事他不管,他是绝对不可能把自己送到米国可以轻易对自己下手的地方去。
让孟青善意外的是国家好像对芯片技术更加看重,在得知兴盛电子科技园中晶片研究所目前已经超越国内所有芯片研究所。
在芯片研究所留下十亿rmb研究经费,告诉大家放手研究,所有专利都不要放过。
他觉得那些企业领导者想要去哪里上市不是他能干涉的,不过他可以扶植起一大批国内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去港岛上市。
启明星汽车制造厂一直是自己哥嫂在管理,孟青善只是大致去看了一下发展状况。
这个时候巴巴的在米国扩大自己的业务,简直就等于自己把刀把送到人家手里,然后把脑袋伸到人家面前给人下刀。
到了京城兴盛电子科技元才知道,目前电子科技园在手机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兴盛电子科技公司已经投产了一家手机制造厂。
提起这个国内很多科研机构对孟青善颇有怨言。
其实他最关心的是兴盛电子科技园芯片的研究。
如果说国内的产业有什么让孟青善牵肠挂肚的,那肯定是兴盛电子科技园了。
对于启明星汽车厂目前的经营状况,孟青善非常满意,在汽车制造厂没有呆几天就离开直奔京城。
以前他一直在忙东忙西,国内的产业他几乎都交给自己哥嫂和程茜管理,这几年很少过问。
而鸿运运输公司越做越大,如今已经算得上国内运输行业中的独角兽,这样的企业如果还被自己一个人攥在手里并不是好事。
如今启明星汽车发展的非常好,不但自己汽车生产厂的设计中心,这几年设计出了几款在全球热销的小车新车型。
因此他决定把星海连锁超市和鸿运运输公司的股份,各卖给国资委百分之十,然后再弄出百分之十的股份分给星海集团的高管,和对集团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员工。
把这些做完之后,就让明星投资按照港岛上市企业的标准,运作这两家企业在港岛上市。
一方面把限制这两家企业发展的弊端去掉,另一方面锻炼明星投资公司运作企业上市的能力,丰富明星投资这方面的经验。
不然谁敢把自己的企业上市那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一家从来没有运作过任何一家企业成功上市经验的投资公司去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