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如月点点头,这事她有印象,几年前,他们一家到京城后,她便开始注意晋王府的动向,晋王与朱彤从议亲到成亲,前后算起来,三个月不到。
楼嬷嬷见老太太有食欲了,高兴的连连点头,“好,好,奴婢这就让人给您做来。”
冬月初一日,老太太醒来,精神头突然好起来,对楼嬷嬷道:“我想喝些鱼羹。”
桂嬷嬷离开后,老太太握着白如月的手,缓了缓,才开口说道:“月儿,我知道,我的大限快到了。”
白如月的眼泪唰唰的往下掉,安慰道:“外婆,你会好起来的。”
吴志安眼眶红红的别过头去,吴静手握住老太太的手,“太婆,静儿也没事,静儿跟月儿一道陪太婆,可好?”
桂嬷嬷脸上的喜色更浓了,“好,奴婢这就去给你端来。”
当时,还有人还偷偷议论,是不是朱三小姐有了好事,才这般匆匆忙忙的嫁进王府。
九月十五,赵四把巧眉娶回他的小院。
据说,朱老太爷接到信后,立即从南边启身来京城。只是朱老太爷赶到京城时,朱侍郎已经将朱三小姐嫁进晋王府。”
白如月等赵四离开后,独自靠在椅子上想了好一会,才起身去后院找赵群芳,把赵四和巧眉的事向她说了说。
赵群芳拍手赞成,立即让唐嬷嬷找先生看期。
张老太太虚弱的笑笑,点头道:“好。”
秦小方对白如月和白启岩道:“姑娘,三爷,老太太怕是熬不出这个冬,你们得着手准备后事。”
张老太太浑浑沉沉的睡大半个月,进食越来越少,人也越来越虚弱,越来越消瘦,看得白如月心痛不已。
晋王妃嫁到晋王府,多年无出,那些非议才没人再提。
白启岩立即给父亲书信,向梁王告了假,每日除了去翰林院外,其余的时间都守在府里。
赵四点点头,“嗯,确切!还有,朱家三小姐当年与晋王议亲时,朱家老太爷与朱家大老爷并不赞同。
柳絮笑着摇头道:“奴婢一个奴才,能有什么人家挑?能一辈子跟着小姐,才是奴婢的福份。”
白如月笑道:“这不成,等我出阁了,你都成大姑娘了,到时不好挑人家了。”
白如月把巧眉的身契拿出来,帮她脱了奴籍。
接着向白如月禀报道:“小姐,小的打探道,朱家现在掌家的是朱景风,据说去年朱景风进京之前,朱家老太爷就把掌家的小印交到朱景风的手上,朱家现今听朱景风调配。”
老太太捏捏白如月的手,反过来安慰道:“月儿别哭,生老病死,是谁都逃不开的。
外婆这一生经历过磨难,到晚年,算是苦尽甘来,外婆很知足。
这些日子,总是困得睁不开眼,今儿难得清醒,外婆把身后事拜托给你。”
白如月流泪应道:“好的,外婆,您说。月儿听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