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下叶欢哥俩这样的生手根本不明白的是,做生意的人都会吊顾客的胃口,而象老阎他们这种经营地下黑市文物交易的,本身也是属于一种生意人。他们也会根据场中这些人的需求控制住气氛节奏。偶尔在遇到他们认为是大宗生意买卖前,适当的缓一缓,是他们常用的手段。
因为清廷初建,各种情况复杂,当时清廷的皇帝老儿出于局势考虑,那些诗篇到是没有被焚毁,全部都保留了下来。里面很多诗篇出自忧愤,很为感人。
前面就说过,黄道周一生著作甚丰,除了《儒行集传》,《石斋集》,《易象正义》,《春秋揆》,《孝经集传》这些有名的遗世大作,光是他在抗清被俘后“见三光”的牢室中,就作了三百多首诗。
叶欢知道关于黄道周这孤臣两个字是有来历的,明朝廷灭亡后,他曾经任南明弘光朝吏部侍郎,礼部尚书,杨廷麟曾力荐他充讲官兼直经筵。
洪承畴拿到对联之后,又羞又愧,上疏清廷请求免道周死刑,清廷不准。之后他绝食十二日,期间其妻蔡氏来信:“忠臣有国无家,勿内顾”而在狱中这段时间他所遗世的这些作品,很多都书有大明孤臣黄道周这几个苍劲有力却十分凄凉的大字
弘光又灭亡只后,他回福建,到了福州。被隆武帝封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名头听起来不小,但兵权落入郑芝龙的手中。
地下黑市文物交易虽然带着黑市两个字,但本身毕竟还是生意人,顾客是上帝这句话,他们理解的比那些所谓的国营企业还要更加透彻。这时,老阎就看着对方笑了笑,道:“杰克先生,李总,请你们几位稍后,诸位也别着急,还是先请随便用点食物,一会儿时间就可以了”。
而这时清廷颁布剃发令,江南人民求救于南明隆武朝廷,芝龙养兵自重,不发一兵一卒,黄道周只得返乡筹兵筹粮,最后兵败被俘。其实他整个就是一孤家寡人,不是孤臣,又是什么呢?
他手指着展开的卷轴,顿了顿,略显尴尬的道:“嗯具体是真品还是后期的高仿品,我们也没有得出一个结论,但是这幅卷轴我们开出的底价是七十万”。
老阎等到手下人将卷轴展开,清了清嗓子,道:“各位老板,大家请听我说一句,关于我们得到的这幅字画卷轴嘛”。
他被俘之后,清廷派了曾经同为大明臣子的洪承畴为使者劝降。黄道周取来纸笔,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交给对方:“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将史可法与洪承畴对比。
哥俩都不是那种喜欢夹着尾巴伪装斯文的货色,各人拿起一只咖啡杯,将它斟满,拿起瓷碟里的糕点吃的是有滋有味的。
这是一幅行书的竖幅字轴,行笔转折刚劲有力,体势方整,书风雄健奔放,古拙厚重中却又透出一丝难得的清秀,飘逸。上书着:“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而落款居然是大明孤臣黄道周几个苍劲有力却十分凄凉的大字。
叶欢看着那幅展开的卷轴登时愣怔住了,怎么又是一幅黄道周的字画卷轴?你们这些人刚才不是吃亏过一次了嘛?还没有吸取到教训是怎么着?亦或是将黄道周的衣冠琢给扒开了?这些人到底找了多少黄道周的作品来啊?
其实不只是这个胖子何总在叫嚣,下面坐着的人已经有不少在那边议论纷纷的起来,老阎他们今儿个做的这事儿本身就有点和以前不一样。也不知道他们主办方是怎么考虑的,居然这样乱安排
原来原因在于,每次主办方拍卖这些黑市文物,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向这些准备吃进货的买主们说明货物情况的。
也就是说,拍卖的物件是真品,亦或是赝品,主办方是不管的。拍卖的时候,决定买不买货,愿意多少银子买,全凭你买主儿的眼力。而主办方只要是将文物推出来,剩下的就全部是买主儿的事儿了。
~~~~~~~~~~~~~~
ps:谢谢panacea0的打赏以及月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