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去转了一圈,李晓宁就知道自己来对地方了,这儿的东西很全,品相也很好。
李晓宁走的快,是因为大多数摊位上摆出的物品都是一眼假的东西,根本不值得lang费时间去细瞧。
老人摇了摇头说道:“你想得太简单了,如果这样就能成为鉴定师,那鉴定也就太简单了。你要知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古玩的鉴定水平在提高,但是古玩造假的水平也在提高,甚至很多造假的人本身就是鉴定的大师,他们对鉴定的流程和方法了如指掌,然后反道而行之,制造出来的物件足可以以假乱真,你看再多的书又怎么能够分辨?”
李晓宁微微一笑说道:“如果这个炉子没清洗过,六十万可能真的值,可是现在嘛!我也就只能出个六万!”
市面上流通的宣德炉多是二三十万元。这些炉子要么是康熙的,要么是雍正的。这时期的瓷器都要卖到几百万。而一件炉子才几十万。它的价值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一件明代的家具,不管海黄还是其他材质,硬木的要几十万,几百万。一张明代绘画要上百万甚至好几千万元,而一件明代宣德炉十几万元就可以买到。在大家都不太懂的时候还是有机会捡到漏的。
来到玉器和石器的摊位时,人群明显拥挤了起来,没办法,这两年玉器和石头价格炒的太厉害了,早就已经不是简单的一句“疯狂的石头”可以概括的了了。
就这么一路走一路看,很快又走过了玉石摊位,来到了一个专卖各类炉子的店铺门前。李晓宁想都没想,便走了进去。
“话是这么说。可这东西毕竟是个真品嘛。六万块买的到真品宣德炉?”老板的语气之中透着一丝淡淡的不自信。
李晓宁听了这话在心中暗暗笑了笑。捡漏一直是收藏界的传说,什么二十块农村里收的瓷碗后来拍了五千万,什么一万块买个坛子原来是元青。其实大多都是杜撰出来的故事,故事听得多了,也就没有什么娱乐性了。
李晓宁喜欢古玩,但是自己并不怎么收藏。他一直提醒自己,古玩这个行当除了拼知识、拼眼光外,还拼心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保证自己不上当受骗的前提。这年头,能个实在价格买个货真价实的东西已经感谢tv了,还能天天指望捡漏?
“知道。”小姑娘回答,“要多看书。师父说过古玩鉴定说到底就是知识的积累,只要了解了各个时期的背景和特征就不怕打眼。”
“这个多少钱?”李晓宁指了指炉子问道。
铜作为古代主要流通货币还是很重要的。古代不可能用铜器做生活实用品。铜器在当时只有王公贵族用,普通百姓很少用。另外,国人讲究“吉金”。从商代青铜器到宋元,黄铜都是非常珍贵的,都是地位、财富的象征,宣德炉可谓是青铜文化的文艺复兴。但是历史上铜器原来的造型是张扬的、恐怖的,用来祭祀、祭神。到这个时候是小型、实用化了。到了明清,铜炉和文人的接触更多,和书房、沉香的搭配相关。
宣德炉本身就是非常稀罕珍贵的。历史上,宣德炉在明清两代的地位甚至高过瓷器。因为宣德皇帝宣布做瓷器一批六十多万件,大规模做铜器才三千件。到了雍正时期,大清史录有记载,铜器做一批样式才四件。
“这位先生,可不敢开玩笑。”老板连连摇头说道,“这么好的炉子六万怎么可能买的到?六十万!”
马先生跟店老板客套了几句,目光便也被李晓宁面前的那个炉子给吸引了过来,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番,连连点头说道:“是个好东西。多少钱能出手?”
李晓宁就有点儿不满,心说你老人家的眼睛还真大,看不到我已经捷足先得了?便故意咳嗽了两声。
马先生其实早已经看到了李晓宁,但是他并没有想到李晓宁会是买家,因为李晓宁太过年轻了,而这个炉子又太新了,一般人不会认为这个炉子是个真品的。
马先生是懂得规矩的,李晓宁既然已经先问了价,自己就不好再横插一脚了,只好满脸惋惜地退了下去,口中连连说道:“可惜啊,可惜啊!”
李晓宁心说,你是不是拿了老板的钱啊?我怎么感觉你那么像个托儿呢?但是,马先生毕竟是这一行当的专家,又是位长者,自己不便出言不逊,便冲老板再次开口问道:“老板,给个实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