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2章 大开发(一)  回到民国当大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1912年8月3日,结束了半个月的凤凰行,收获颇丰的王振宇回到了驻地洪江。

负责在家主持日常事务的杨万贵参谋长带着一大票人出来迎接,王振宇并不喜欢这样的大排场,说了杨万贵几句。这可把杨万贵给委屈死了,自从宋显福和郝兵被调去安保部队任职后,杨万贵变得非常小心谨慎,他可不想在整个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被王振宇疏远。这次迎接他根本没安排,是那些士绅听说镇守使回来了,自发来的。目的当然也不单纯,镇守使府的组建还没开始,很多部门的官员也没任命,大家都希望能为王振宇效力,从而在未来的政治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尽管委屈的不行,但是杨万贵还是老实的报告说:“大人,您岳父叶祖文昨日到的洪江,带着几十个人一起来的,里面还有一些洋人。小的问过了,这里面有比国人,有德国人,还有卢国人,他们的食宿我都安排妥了。”

岳父来了,啊,看样子这次招商的事情办的有眉毛了,王振宇顿时来了精神,他突然客气的对杨万贵道:“老杨啊,以后别叫大人了,你跟别人不一样,从最开始就在我身边,当以兄弟相称好了。”

杨万贵顿时感动的不行,王振宇则又交代宋浩民去请岳父等人到自己的书房来。。。

回到书房,王振宇看了看积压了半个月的文件和请示,其中一部分不太重要的,杨万贵和马西成已经代自己批示处理了。这里面有:

军官学校建设的款项,涉及校区建设和师资人才招募计划的;

军校学员的招募的计划,万耀煌的第一批招募计划主要针对四川,湖南,湖北,广西,云南,贵州六省;

各县政府关于教育投入的汇报,大致上已经开始落实一县一小学一中学的方案,府城设女中的方案,各县议会均已经通过并拨款了,镇守使府每年也将下拨二百万元巨款,保证免费教育的开展;安江这边筹建卫生学校的计划等等。

这些王振宇一目十行,粗略看了一下,就丢在一边。顺手又拿起一份材料,标题就深深的吸引了他,《靖州模范镇建设报告》。报告的执笔人是靖州商镇建设试点的负责人陈绍。

这个资格也是要钱买的,善后大借款名义上是袁世凯去借钱,实际呢?是洋人逼着袁世凯借钱,这就是真实的历史,绝对无耻下流的空前绝后。

第一, 袁世凯拿不到税款,所以没钱。

不过王振宇要知道这些需要等以后了,因为老丈人叶祖文已经在向王振宇解释为什么会有三个洋人出现在这里。

至于其后的三个中国人,可就很有来头了,这是王振宇结拜大哥刘鸿生推荐的三个据说很懂金融的专家。

叶祖文有指着一个身材高大,有些符合后世北欧人标准的洋人道:“这位是德意志帝国礼和洋行汉口公司的经理汉斯先生。”

在今天看来,这个善后大借款里面有个非常好笑的关系。

王振宇点点头,虽然当了镇守使,但是王振宇并不希望别人尊称他为大人,他已经公开命令身边的人统一用将军称呼自己。反正目前整个湘西,除了田应诏,也就自己这么一个将军了。

这三位确实是真心来投效的,这个过程也没有王振宇想的那么复杂。最早叶祖文就有开银行的打算,但是被王振宇否决了,王振宇的计划是先办航运公司。但是刘鸿生却已经开始替叶祖文留心这方面的人才了,别看眼前这三位在民国金融业界声名显赫,但是在清末民初都还不是什么角色。有些名气的陈光甫从程德全那里辞职后一直是个无业游民,蹲在家里吃老本来的,所幸家底还算雄厚,一时吃不光;张公权和宋汉章还是大清帝国银行的小职员,因为政权更替的缘故,历史上欣赏他们的人还没上位;三人均和刘鸿生相识,刘鸿生在接到叶祖文关于湘西大开发介绍的信件后,添油加醋的把湘西大开发的价值吹嘘了一遍。而且擅自替自己的三弟许诺了三人有股份可拿,这个承诺最终让三个雄心未泯的年轻银行家,选择放弃了竞争激烈的上海,下定了闯荡湘西的决心。

最后一个中等身材的洋人年纪有些偏大,据说是卢森堡国驻汉口的领事兼阿尔贝德钢铁与设备公司的商务代办菲利克斯。

现在好了,大清没了。这一年七八千万的税款都压在了洋大人的手里,而且洋大人也公开的说了,我不赖账,问题是,你们谁有这个资格来和我结这笔款子。

第四, 洋人说你不借,我就不给你税款。

“文正啊,你也越来越厉害了,我这才走了不到一个月,你居然把吉首八县也拿下来了。”叶祖文进门就开始夸自己女婿,显然是说给身后的朋友听的。

还没来得及深思太多,宋浩民进来道:“将军,叶翁他们来了。”

后面的张嘉璈张公权和宋汉章的出现就没什么让人惊讶的了,王振宇甚至有点怀疑,影响了民国政治走向的江浙财团的三个干将跑到自己这里来了,江浙财团还能发展成后世那样的庞然大物吗?

到不是袁世凯吃了回扣非找五国银行团(美国已经退出)借钱不可,实在是五国银行团够无耻,够不要脸。而他们无耻和不要脸的根源来自于本国驻华公使馆的支持,这个支持是什么呢?哈哈,就是你袁世凯同学如果不找五国银行团贷款,那么偶们就不承认你这个政府是中国之合法政府。可笑不,历史就是这么真实。要在后世看来,不承认就不承认了,谁稀罕你承认了。当时的国人还真的是很稀罕的,至少袁世凯是不得不稀罕的。因为这些该死的洋鬼子一天不承认你这个政府的合法性,那么当时在中央(注意,不是中国)税收占据大头的两项,盐税和海关税你就一分钱都拿不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