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6章 对德宣战(五)  回到民国当大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送走了蔡元培,王振宇的感觉是手头更紧了。看样子往欧洲派兵的速度还得加快,从英法哪里拿点好处费才能推动工业的发展。至于民族资本,王振宇已经通过三大银行给他们贷款了,相信未来两年这些资金充裕的资本家们很快就能借着一战的春风赚的盆满钵满。至于一战结束之后,他们的产能怎么办?王振宇也有了初步的设想,自己国内消耗一部分,然后送去人类的希望,伟大的苏维埃,用这些物资换取廉价的矿物资源和农产品。没理由有钱不赚啊!

“赞成,赞成,赞成”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也就是国会)的会场响起了一片赞成的声音,此刻正在审议的议案是对德宣战案。在各方势力的操纵下,超过百分之七十的议员为宣战案投了赞成票。没办法,议员们也要吃饭,他们又没有杨永泰的路子还能弄个省长当当,所以他们只能收人钱财,替人消灾了。

这让议长吴景廉和副议长汤化龙很是无奈,吴景廉只能当众宣布:“对德宣战案以多数票通过,即日提交大总统审议。”整个国会又是一片欢呼声和掌声。

但是很遗憾,这份被临时参议院通过的《对德宣战案》被送到总统府后被我们的黎大总统留中不发了。这下子可就把已经通过曹汝霖和日本人谈妥借款问题的段祺瑞的鼻子可气歪了,对了,又歪了。

段祺瑞恨不得现在就调兵入城发动兵变,赶黎元洪下台。可是冷静下来才想起来,人家黎元洪也是有军队在手的,真要胡来,估计就只能是把这老北京城打个稀巴烂了。所以啊,还是老老实实协商吧,黎元洪这个滑头显然是在要好处了。

当天晚上王揖唐和曹汝霖就代表段祺瑞进了总统府,而黎元洪也是个爽快人,明里暗里就是一个意思,这参战的事情光是中央说了不算,还得南边肯一起干才行。这还真的是喝水不忘挖井人啊,也不知道黎大总统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您老还真以为咱们参战后编练的参战军是要往欧洲送的啊,咱们那全是为了用来打南方的,这还跟南方一起干,这不要命吗,您好歹是中央政府的大总统,这胳膊肘怎么能朝外拐呢?

不过这也算是透了底了,二人急匆匆的赶到段府,和段祺瑞商量办法去了。

第二天的事情变得更加诡异,英国公使朱尔典宴请了徐树铮等人,在宴会上,朱尔典干脆明白的告诉徐树铮等人,英国需要一支来自中国的远征军出现在欧洲i的战场上,和英法为首的协约国盟友们一起痛揍破坏世界和平的德国佬。

这下段祺瑞彻底明白了,难怪黎元洪敢留中不发,这里面还有列强的支持在里面。

他只能让徐树铮他们再去和日本人说这个事情,看看这中间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小番酉吉当天下午就去了英国公使馆,朱尔典到是一个十分高傲的人,他根本没打算对日本人隐瞒什么,他明确的告诉日本人,如果日本人愿意的话,一样可以出兵去参加欧洲的战争。可这恰恰是经历了日俄战争创伤的日本人最不愿意去做的事情,一句古话说得好,柿子还是要挑弱的捏。那有舍弃支那这头肥猪不吃,跑去欧洲找野狼的道理。

土肥原贤二立刻躬身道:“卑职万死不辞,一定为天皇陛下尽忠。”

一个小时后“应该说,正是这么一个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家伙,改变了整个南支那的局势,天知道他怎么会拥有那么多的军队,从湖南西部和广西杀了出来,然后如蛇吞象一般把袁世凯的军队打的落流水。而我们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安排了三次暗杀,希望干掉他,可惜这个家伙非常狡猾,居然都逃脱了。现在看来,他已经和英法勾结在了一起。”

小番酉吉点点头道:“那就这命定了,报告我会提交给外务省和军部的,你准备出发,至于i英国的底线我自己去摸清,为了帝国的万世基业,还请诸君打起精神,散会。。。”

土肥原贤二脸红的点头道:“他的窜起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还没等军部就他的问题形成决议,这个该死的家伙就成了整个南支那实际上的控制者。而帝国通过黑龙会一直默默扶持的孙文等人根本没有这个机会就被这个该死的支那将军一并吸纳了。卑职当初在南京的时候就是计划通过黑龙会的关系,联系上孙文一系和帝国亲近的干部。但是后来才发现,所谓的国民政府虽然定都在南京,但是实际上南支那的政治中心却是在武汉,而在那里,帝国的力量根本施展不开。然后卑职就被公使您的命令召回北京了,南支那的情报工作也就停了下来,卑职惭愧。”

第一、日本支持中国对德宣战;

所有的外交人员和情报人员在看到这个消息后,都大胆的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其中最为靠谱的就是土肥原的假设:“尊敬的公使阁下,我们可能遇到麻烦了。那就是在我们和北洋系之前,南支那(南中国)的统治者已经在秘密的谋求参战了,而且他们还很可能跟英法达成了相关的秘密协议。这应该是一个庞大的计划,而我们在南支那因为缺乏足够的情报根本就不知道这个计划的存在,公使阁下,这是我们的失职。”

日本公使小番酉吉在得知北洋送来的消息后大吃一惊,立刻召开了一个会议,土肥原贤二也被召到了会议室列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