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7章 西南事变(五)  回到民国当大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南充之战,熊克武等川军突然小暴了一下,结果罗佩金就吃了大亏,好在罗佩金是久经沙场的主,立刻带着队伍缩回了成都。川军自然是尾随到了成都,然后摆出一副攻城的样子,真攻自然是不甘的,但是每天往滇军的阵地上开开炮什么的却也不难。罗佩金对此十分惊讶道:“川军这帮叫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阔气了?”

当然阔气了,这些大炮和炮弹都是武汉运来的,不要钱的东西哪有不用的道理。不过川军也就这样了,陆续进攻了成都几次,都被滇军毫不客气的打退了,熊克武也很干脆,他下令把成都围起来玩炮击。

接到罗佩金的救援电报,唐继尧立刻命令胡若愚靖国滇军第二军军长兼四川讨逆总指挥,统帅谢汝翼,李选廷,张汝骥三个师出滇作战。此时滇军主力拢共八万不到,差不多就把六万多人派到了四川,唐继尧居然没觉得这么做会很危险。

历史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些偏差,10月31日,历史本该谢世的黄兴依然在南京陆军医院接受重症监护治疗,生命还在延续。而原本应该在11月8日才病逝的蔡锷,也许是听到了西南爆发战争的消息的缘故,最终没能挺过十月份的最后一天,这天早上在日本福冈病逝,享年34岁。蔡锷遗言:“我统率滇之护**第一军在川战阵亡及出力人员,恳饬罗佩金等核实呈请恤奖,以昭公允;锷以短命,未能尽力为民国,应为薄葬。”

作为改变这个时代的英雄人物,蔡锷的死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不过当时没人觉得这里头有日本人的手脚,毕竟当时的反日情绪不是很隆。大家更多的心情放在了祭奠蔡锷的身上。在北京,在上海,在南京,在武汉,在昆明,在重庆,在成都,在贵阳八个城市都设立了公祭点,供上蔡锷的牌位,容大家祭拜这位护国英雄。

孙中山: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梁启超:知所恶有甚于死者;非夫人之恸而谁为?

康有为:微君之躬,今为洪宪之世矣;思子之故,怕闻鼙鼓之声来!

唐继尧:所至以整军保民为要图,众论之归,大将慈祥曹武惠;平时惟读书致用相敦勖,公言不死,秀才忧乐范希文。丁怀瑾:成不居首功,败不作亡命,誓师二语,何等光明,故一旅突兴再造共和;下无逞意见,上无争利权,遗书数言,如斯深切,问举国朝野奚慰英灵?

而此刻身在重庆的杨度听闻蔡锷噩耗,久久不能言语,内心却在感叹世道变化无常,半年前,蔡锷意气奋发,魏武挥鞭,指点江山,而自己仓皇如丧家之犬,东渡扶桑,惶惶不可终日。半年之后,蔡锷魂过天国,而自己却坐镇重庆,替王振宇平定西南,人生想来就这样不可预测吧。

想到这里,王振宇引用了后世某大神送某帅的挽联,以通电的形式发全国:“今君不幸辞世早,国有疑难可问谁?”

胡若愚在滇军中也算得上是一员虎将了,这敌情侦察的基本要求他还是做了的。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派出去的侦察兵居然被青年军收买了,回来报告说上述三哥地点居然只有川军各一个团在守卫,毫无战斗力可言。

李宗仁以第六师戴岳部,第七师李品仙部,第十四师邓铿部早就在11月1日就抵达三地,他们分别伪装成川军的部队,严密控制消息,甚至还利用袍哥们去送假消息,总之是等着滇军上门来送死。

北京方面对此十分关注,黎元洪到了北京才知道这个总统不好当,处处受着北洋一系的掣肘,什么事情都办不了也办不好。而在地方上,日本人突然加大扶持力度,奉天的张作霖势力如吹气球一样膨胀起来,短短半年就驱逐了奉天督军段芝贵,吉林督军孟远恩,自己当上了奉天督军。而段祺瑞对此虽然气愤不已,却也不得不捏着鼻子默认了。河南的直系见状立刻和黎元洪,熊希龄取得联系,表示坚决服从中央,于是北京一下子就变成了火山口。这个时候西南战事爆发的消息自然被视作北方外部环境安定的象征了,既然如此斗争就开始了。11月3日,熊希龄在各方压迫下,不得不辞去国务总理职务,南下任职。而黎元洪和接任总理的段祺瑞之间的矛盾瞬间就加剧了,北京政府再次回到了府院之争的轨道上来了,而且这一次貌似这个府还有点实力。

同时顾品珍等人也拒绝了罗佩金全线反击的要求,他们也要给蔡大帅举办公祭,反正头七不过完,这仗是打不成了。

四川的战事从10月17日到11月7日已经持续了二十天了,有川北圣人之称的张澜带头奔走于滇军和川军之间,希望各军停战,以免生灵涂炭,而这位老先生的面子也似乎很好使,至少蔡锷将军的头七过后,战事依然没有再起。不过罗佩金和熊克武这两个战争罪犯都没有同意见对方,于是对抗状态依然持续着。

而在武汉,王振宇听到蔡锷去世的消息也不自觉的感到一阵哀伤,加入历史上蔡锷不是这么早死,民国会是什么样子?王振宇不敢去假设了,但是他知道单从护国战争来说,蔡锷为全体国民争到是四万万人的尊严。

蔡锷死了,一片哀鸿之后,西南的战事还是要继续进行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