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片刻,杨泽拿出纸笔来,左手提笔,开始写信,这封信是他写给突觉可汗的,不过他是用左手写的,是防止以后被人查出笔迹来。
居余心想:“我就这么点儿人,肯定打不过可汗的!”但他嘴上却道:“那是肯定能打得过的,有了大方的支持,小汗就什么都不怕了!”
先把自己给摘出去,然后才又写到,居余在战斗中获胜,被部众拥立为居余汗,他无力阻止,也不敢干涉突觉内政,但他想办法拖住了居余,不让居余去害了留在太门部的小王子,并派人协助,暗中帮小王子逃走,去寻找突觉可汗,现在可汗陛下应该已经见到了小王子,单凭小王子还活着,就可以证明自己没有撒谎,所以自己是满怀善意的,请可汗陛下不要误会。
这封信里,对突觉可汗不利的话都是真的,有利的话全是假的,看似事事为突觉可汗考虑,但其实满纸都是威胁之词,突觉可汗不是傻子,他的大臣们也不是傻子,是绝对能看出来的,根据大方帝国以前的所作所为,没人会看不出来,中原这是要扶持一个新的大部落,来对付突觉可汗了,可他们看得出来,又能如何,真的撕破脸开战吗?
杨泽道:“可以啊,为什么不可以,你离得边境近些,那样当我主万岁赐你金书铁卷时,你也能早点儿拿到,而且如果可汗敢派兵来打你,你便有我大方提供的粮草,你还怕打不过可汗么?”
写到这里,他想了想,又再写道,居余是个狼子野心的家伙,他现在刚刚当上汗王,为了能让部众拥护他,可能会发动劫掠战争,他不敢去劫掠草原上的部落,可能会去劫掠我大方的边境,抢到了好东西之后,部众就会拥护他了,或者他会把军队驻扎在我大方的边境,以此来威胁我国的地方官,勒索好处。
地方官的兵力有可能无法与他抗衡,所以只能被他勒索,使我国边境百姓负担加重,百姓们怨恨居余,但因为他是突觉人,所以怨恨也会加在可汗陛下你的身上,使可汗陛下蒙受不白之冤,如果发生了这种事,还请突觉可汗派兵击灭此獠,为两国除害,还两国百姓一个太平日子。
能逃得一时是一时,此时的居余还意识不到杨泽许诺的背后是什么,就算有些模模糊糊的想法,现在也不愿意深想,只想着能保住汗位,也就是他最大的理想了!
最后,他在信的末尾加上一句,请可汗陛下万万不能坐视居余势力变大,要想除掉此獠,还需尽快,等我军征讨东北回师之际,或可助可汗陛下一臂之力,如果居余勒索地方官太甚,那么地方官也会联合起来,招集大军,帮助可汗陛下一起诛杀居余。
杨泽把信封好,让侍卫叫来马贼头子恩达,对恩达道:“这是我给你们可汗写的信,说的是关于边境草场的事,你把信给可汗送去,多带些人,免得路上不安全,如果遇到危险,那就要把这信吃掉,免得被别人发现边境草场的事!”
写完之后,他吹干了墨迹,心想:“满纸谎话,但绝对可以把突觉可汗给忽悠住。”
他说得模棱两可,故意让恩达误会边境草原和马贼们有关,好让他们能卖力办事,恩达却是喜出望外,还真以为是跟他们有关的呢,把信贴身揣好,出去找马贼,二百来人一起赶往突觉可汗那里,他们认为这是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机会,没人愿意被落下,所以一起去,一起立功,以便在以后分草场时,能分得多一些。
打发走了恩达,杨泽叹了口气,其实恩达这些马贼挺好使唤的,可惜,自己没有别的人好派,也只能让他们去了,如果他们能活着回来,那到时候好好赏赐一下,倒也是完全可以的。
太门部的小王子跑了,剩下的突觉兵只好归降居余,以便能换得家人安全,待到傍晚之时,那些突觉兵就来谈判了,居余自然是满口答应,还学着杨泽的样子,画了好大一张饼给突觉兵,只要跟着他居余汗,那么就有好日子过,起码这个冬天就会好熬得很,因为他们可以去两国边境了嘛,中原人会给他们过冬的物资,这种好事如果不是他居余汗,谁能给他们争取得来!
突觉兵将信将疑,可事情发展到了这个阶段,也只能暂时先跟着居余混了,倒也没谁质疑,当然这也和小王子的亲信,都护着小王子逃跑掉了有关,剩下的人都是对小王子并不忠心,只求自己能活得舒服的人。
杨泽看着居余志得意满,不由得冷笑,这些人好收拢,说明他们对达可和太门这两个汗王不忠心,却也代表着,他们不会对你这个居余汗忠心啊,其实,有些事情也不用高兴得太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