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伍摇摇头:“这个不急,眼下北边也才牵到太原和辽东盛京连上线,要等修到成都之后才考虑南京那边,主要是报纸的事,你走可以,但必须得留个能配合铭恭的人。”
“这个你放心,我早有准备。”
新的一年,整个神州大地上终是难得的宁静了下来。
没有大规模战争了,但战争留下的创伤以及大大小小的天灾人祸依旧在折磨着大明百姓,朝廷也依旧是那个大明朝廷,皇帝按理来说比之前的要好挺多,但该来的总会来,该有的总会有。
没了闯贼,顺贼,西贼,后面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贼。
好在这短暂的宁静期当中,大明学会了吞吃除了大明百姓之外的其他人的血肉。
一口咬下去,即刻就会成瘾。
而窘迫短暂的和平也是和平。
报纸对大明平定四川且与黑旗大清并未爆发什么大规模战事的局面大书特书,把崇祯年间到现在大明饱受的战争之苦全都描绘了出来。
被屠戮,被劫掠,被奴役,被压榨。
无论敌人还是自己人都是施暴者,受苦的只有咱大明的百姓。
大伙儿一定要珍惜这短暂的和平。
虽然大明在兴的道路上就只有黑旗大清这个敌人了,可这要是打起来天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很简单的话术,很朴实的记录,很多内容都是直接从一些州县的县志上抄过来的。
一句句念下来,当日大明南京城内几乎所有看报听报的人都不为为之挥洒热泪,一整条街都哭的昏天黑地。
反战。
也是老祖宗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玩的话术了。
只不过在政治考量下这两个字被中原王朝用的十分微妙。
有不征之国,有藩属国朝贡国,这就是反战。
至于那些被揍的嗷嗷叫的。
咱天朝上国师出有名,有理有据,不得已而为之的开战,不算好战。
百姓在这方面是没什么话语权的,只能默默承受战争给他们带来的一切变故,除非他们造反,成为战争的原因。
但这回南京城内哀声响了整整一日,隆武帝和朝廷也不能无视这眼皮子底下的变故。
于是翌日,关于将此前加派的什么剿饷,练饷削去,只保留辽饷的奏疏被捧到了隆武帝面前。
东林党不会放过这个增长声望的机会。
天下万民等这个也等了几十年了。
南京城内的百姓也上街了,不是翘首以盼撤销部分加派的政策得以实施,而是对这个政策的不满让他们上了街道。
这边搞联名血书,另一边要纠集儒生跑到南京皇城前跪个几天几夜,还有直接跑到南京城外周边州县拉援助了。
百姓们被报纸一朝点醒,连辽饷也不想交了,要朝廷废除一切加派。
就算此前根本就没有缴纳过多少税银,逃税逃了一辈子,压力全都转嫁到底层小民头上的士绅,此时面对这税务问题也是一副激愤模样。
“撤了辽饷,那北边的黑虏怎么办呢?”
“那就不打!不打!让我们这些可怜人,让报纸上写的那些可怜人消停安生的过几年再说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