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复活了。
北边的鞑子原来还是大明,那这仗还打个什么劲儿!?
且不说这消息本来就各处溢散。
舆论在中下层引爆又不需要验明事件真实性。
上层就不一样了,大明的朝臣,文人士子们迫切的想要知道真相,他们在不断的上奏疏请皇室发话,请隆武帝发话,询问如何处置这事儿。
谴责鞑子胡言乱语乱攀关系?
若是不斥责,那么沉默就是默认,世人就会知道这场战争其实就是一场老朱家的内战。
“父皇,讲师们今天课都没怎么讲,旁敲侧击尽说这个了,您总得发话的。”
十三岁的朱琳源已经是一名俊秀的少年了,如今还是隆武帝唯一的皇子的他每日固定有两个时辰帮着他爹处理政务。
有些无奈的开口,而埋头看奏疏的隆武帝头也不抬:“你与那慈烁相处的不错,崇祯也时常与你通话,这事交由你定夺如何?认是不认?”
认不认这个亲。
“儿臣觉得怎么都该认的。”
隆武帝抬头看着他:“若是认了,前线一旦失守各地郡县面对清兵可就没什么抵抗意志了,届时大军南下,你我父子下场难说。”
肩扛重任的独苗朱琳源自然早熟,喟叹一声道:“儿臣早已和王公公商量好了,过月陪着母后出游吕宋去散散心。”
隆武帝大为愕然。
自以为对儿子了如指掌的他还真不知道这个。
“还请父皇暂时就当没我这个儿子,专心做好大明隆武皇帝,与崇祯皇帝分个胜负。”
什么身家性命,皇位传承。
其实之前就商量好了。
朱由检十分直白的将隆武帝父子俩安排的明明白白。
就是吕宋,打不过就去吕宋待着,继续顶着大明的名头都可以,之后专心向南方大陆殖民就好。
赶尽杀绝是不可能的。
就缺人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跑马圈地呢。
听得儿子要跑,隆武帝面色连连变幻,最终一副佯怒模样:“就不该让你与崇祯皇帝通话!”
朱琳源微笑道:“去了吕宋就不能了。”
对于这一战,隆武帝朱聿键心头是很没有底的。
越是了解北边那位,给他的感觉就越是陌生,也越是恐怖。
理智告诉他,他几乎没有胜算。
听听,神佑之人,在万岁山顶上被天神降世附身助力,带着二十个人跑到北边蛮荒极寒之地,用了十多年功夫就造就了辉煌至极的伟业。
但他不甘心,舍不得,放不下。
“去了也不能看崇祯皇帝给你的笔记了。”
这句话隆武帝说的忧心忡忡。
他知道崇祯皇帝在三年和平的最后几个月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但他不理解。
所以对于自己执掌的这朱家天下,他更放不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