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9章 僧道现,老道解谜  红楼御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百年前太祖斩断天路之事便是老道也知晓的不多,龙虎山典籍记载的也不过寥寥数语,唯有宫中秘藏或许会有详细的记载。”

而宝玉就成了海青天的心头肉,这位青天侍郎见郭培贵与贾琮说起了下西洋的事,也就懒得搭理什么伯爷不伯爷,反倒是与宝玉亲切的交谈起来。

林柏与柳湘莲等人自然跟随左右,一来是趁机与心上人亲密亲密,二来也算是保护姑娘们,毕竟桃林繁盛,安全还是很重要的。

清虚观的建筑规模不大,但观外有百亩桃林,全都是清虚观的私产。

他盯着面前衣着普通却面容坚毅的于慧,心中已经有了打算。此人受前人恩泽,知恩图报,是个搞义务教育工作的好苗子,小本本上记上……

什么无冕御史也是御史,要不忘初衷,坚定为民请命的决心等等。

还别说,宝玉的的这番话虽有不妥之处,但他敢公开怼朝中的某些人,这等赤子之心太对海刚峰的脾气了,让这位青天大老爷越发觉得自己遇到了可以传承衣钵的人。

贾琮的年纪小却爵位高,不少人面对这位屠过邪教妖人砍过虏寇鞑子的伯爷有些畏惧,来往闲谈时多有隔阂之感。

张道士把自己知道的都讲了出来,最后还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猜想,而且与贾琮有关。

贾琮给宝玉解释了一下江西、福建等地的书院数量、规模以及他们的运行方式,感慨道:“先贤们潜移默化的制下了这个规矩,后人享受了前人创下的福音,他们在入仕后就要将这个规矩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这是一种传承。”

贾琮还在努力的消化着宿慧的事,张道士又扔出个大炸弹来。

“张爷爷,您的意思是,以前有,但现在没有。”

“永丰伯说的不错,见过永丰伯,见过诸位贤兄。在下于慧,入京前就是在行知书院读书,若没有魏文正公,恐怕就没有今日的我了。”

啊?

贾琮心中咯噔了一下,重生这事都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世上神神鬼鬼的存在也没有什么出奇的。

姑娘们上完香,在老君爷爷像前磕了头,就去桃林中玩耍了。

“老道上次与你们父亲说过那一僧一道,如今总算有了消息……”

老谜语人了!

观外桃刚开,正值赏好时节。

这日的少男少女们都是头戴荠,车马出城赏春撒欢。

光是官厅前这二十来人,江西籍就有六人,福建四人,南直隶六人。

他咬牙切齿的说出了四个字:“西林党人!”

当然,宝玉的那番话就像是一点寒芒,狠狠捅了那些卖直求名的官员一下。

兄弟二人的说话声虽然不大,但官厅前的人差不多就能听到。特别是两人提及江西、福建等字样,让好几人的耳朵动了动。

“琮哥儿之前数次问过老道,这世上可有神仙……老道今日给你一个答案,有过!”

特别是三月初三,朝廷以人为本,给官员们专门放了一天假。

说是踏春上香,实际上是长辈们给这群少男少女们创造的相处机会。

估计今日过后,京城就要多出不少定亲的喜事了。

“故而学生不愿去朝中做那卖直求名的蠢物,新闻司挺好,学生也能深入民间倾听民生,为百姓做些实事。”

短短三两日,宝玉就成了京城各大诗会、文会的香饽饽,人人以与宝二爷交友为荣。

原本他以为自己重生的这个世界是前世的平行空间,对于自己的重生,以及那些巧合中的巧合统统归结到了无所不能的量子力学身上。

谚云:三春戴荠,桃李羞繁华。

哦?

这可真是大事了!

只见张道士取出一封信,递给贾琏:“龙虎山送来消息,那神秘的一僧一道曾出现在福、广两省,最后一次出现,却是在金陵。”

江西、福建虽然没钱,但架不住这两省人才辈出,这些前人致仕还乡后往往会回报乡梓,建立书院教书育人。

一说到这个,张道士眼中厉芒一闪,呵呵冷笑:“老道倒是要好好瞧一瞧,天路都被太祖高皇帝斩断了,哪里来的小毛神,敢来为祸人间!”

“魏文正公就是江西人,周阁老也是江西人,夏阁老的祖籍在南直隶……”

若是以前,皇帝这么骂他们,西林一派的那些官员还不得炸了锅?

特别是西林一派的官吏,就像是被挖了他家祖坟一般,一封封的弹劾奏章往通政司塞。

张道士还是仙风道骨的老模样,挨个搓搓脑瓜子赐福,说些云里雾里的话,一问就是天机不可泄露。

皇帝老爷自然不会违逆老爹的意思,在朝会上大骂那些弹劾宝玉的官员。

同行的还有未来的二姑爷柳湘莲、三姑爷林柏,以及贾蔷的未婚妻涂思琪。

如今被张道士这么一点,原本违和的地方突然顺畅起来了。

自来到这个世界,他曾在浩瀚的史书中仔细查找。这方世界自唐初就变了,李二陛下死在了宣武门,李建成囚父杀弟,登基成为大唐天子。

贾琮也不得不惊叹一声,北地经历数次战乱和胡虏入侵后,南北文华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贾琏匆匆将信看完,递给了宝玉后疑惑道:“金陵?不可能啊,我怎么没有收到半点消息?”

天下才气共十份,江西、福建、南直隶就占了四成。

宝玉这个人老实啊,面对海刚峰的叮嘱勉励,他不但没有客套的应下,反而不情愿的摇头。

贾琮等人拱手还礼,于慧简单的说了下他就学的那间书院,行知,知行合一,乃魏公一生所抱之理念。

行知书院不是一间书院,而是遍布江西各州府的书院集合。于慧本籍吉安,府中就有一座行知书院的分院。

于慧便是其中之一,贾琮提及的魏庆和所建书院正是他的就学之处。

“古人云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拼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拼一死,将来弃国于何地!所以这皆非正死……”

写这块只是为了填原著的坑,要不然贾、林、薛、史、王这几家不是没爹就是没妈的,不好解释啊,各位读者老爷放心。

同时也是为后面的一个剧情埋线,这本书是历史,不会在这里过多着墨的。

今晚就先更到这里,明天继续。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