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招安,还是不招安,这是个问题  水浒定江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争执了好一会儿,才议定晁盖坐了第一把交椅,宋江坐了第二把交椅,然后是宋江发话,让旧头领坐左边,新上山头领坐在右边。

只见左边坐着林冲、刘唐、三阮、晁青、杜迁、宋万、朱贵、白胜孤零零十个人。

右边则是荣、秦明、黄信、清风山、对影山、黄门山、揭阳镇众好汉,以及萧让、金大坚两位技术人才,共是二十七人,果真是人才济济,好不热闹。

接着便是宋江讲起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的谶言,企图为自己的姓名塑造天命色彩。

随后李逵便跳出来发表了那番著名造反宣言,要杀上东京,夺了鸟位,让晁盖做大皇帝,宋江做小皇帝。结果被戴宗一顿呵斥。

晁青一直冷眼旁观着一切,这时候站出来说道:

“父亲,我觉得李逵兄弟说的不无道理啊。如今我梁山人才济济,便真的去夺了这赵官家的帝位我看也未尝不可嘛!”

晁盖道:“我晁盖平时最重义气,能和兄弟们在梁山聚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快活一世,心愿已足。再说了,咱梁山虽强,到底还不是朝廷的对手,我儿虽有豪情壮志,也要考虑现实才行。”

宋江此时一脸正气地劝说道:“贤侄此言差矣!我等俱是大宋子民,如何能说出这等大逆不道的话来。兄弟们都怀忠义之心,正该等候朝廷招安,日后也好博个封妻荫子,光耀门庭。终不能一辈子背着个草寇的骂名在这梁山泊里了此残生。”

晁青心中冷笑,你宋江愚忠愚孝,被这封建纲常束缚住思想,心甘情愿地想去做那赵宋朝廷的走狗,人家不要还舔着脸去求,我晁青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过来的人,可没有什么忠君的理念。跪天跪地跪父母(虽说自己是个孤儿),除此之外绝不会再向别人磕头下跪了。

如果这个君主是个雄才大略之人,能够带领国家百姓走向富强安康,那自己追随一下也无妨,可是晁青偏偏了解过这段历史,虽说不上精通,但也知道徽钦二宗是个什么货色。

说难听点,大宋的江山不是亡于金兵南下,而是亡于徽钦二宗一系列的骚操作。现在这个时候去招安,那和四九年投奔国军有什么区别,脑子坏掉了?

当然,就宋江的眼光和消息渠道,自然不可能知道此时北方中国正有一支新兴的游牧民族兴起,更不可能想到几年后这支游牧民族会如凶残的死神降临中原大地。别说宋江这样一个小吏了,就是整个帝国最上层也想不到,此刻还在醉生梦死之中。

阮小七快人快语,这时候说道:“俺小七对做官没什么兴趣,只愿这辈子追随晁天王,在梁山伯打渔快活。”

林冲这时候也说道:“即便是我等有心招安,朝中奸臣当道,如何能容得下我等。”

聚义厅上顿时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

宋江半辈子都在官场厮混,一心想从一个小吏转变成一个正式的官,可是在宋朝从吏到官之间的距离比太平洋东西两岸之间的距离还宽。

人啊,越是求而不得,就越是执着,久而久之就变成有些病态般的渴望了。

宋江对做官的执念已是深入骨髓,再加上儒家忠君爱国思想的影响,使得他哪怕做了强盗,第一时间想的也是招安。

他本打算先找晁盖谈论此事,只要他二人定下招安大计,底下人自然会乖乖追随。他相信自己是可以说服晁盖的。

可没想到他还没开口,晁青就已经要煽动众人造反了,这些江湖上的汉子热血有余,做事容易冲动,而且对大宋也没多少忠诚度,一旦被晁青撩拨起反意,那再谈招安就困难了。

宋江不得不提高了嗓门:“当今天子圣明,只是一时被奸臣蒙蔽住了。久后必能知晓我等苦衷。难不成我们要做一辈子强盗,让后人耻笑?上辱没了父母清白,下辜负了自己的一腔抱负,所以招安方是正途啊。”

晁青反驳道:“叔父此言差矣!天子若真个圣明,又怎会被人蒙蔽住?要我说,正因为当今天子昏聩,这才有奸臣当道。那道君皇帝明明是和蔡京、童贯、高俅是一伙儿的。若不是道君皇帝给六贼撑腰,六贼又焉能猖狂如斯。道君皇帝才是天下之大害!”

道君皇帝才是天下之大害。这是何等锋利的一句话。饶是众位好汉平日里无法无天,听到这句话也觉得过于震撼了。

林冲上山后也曾推想自己悲剧人生的罪魁祸首,但也只是认为是高俅一人之过,如今听了晁青这句话,也是有所明悟,似有所思地望向晁青。

而宋江听了这过于挑战他心理极限的一句话,差一点晕过去。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