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热议
作为‘浙东四先生’之一,宋濂很清楚,自己一直都是垫底的那个,却也没想到,这段时间,却是越发忙碌起来。
首先是其中一件事,还是让宋濂比较疙瘩的。
就是……
皇帝陛下,不怎么让他给太子讲课了。
太子殿下早年启蒙可都是他教的,这些年下来,宋濂对自己教授出的太子殿下的品性,也是非常满意,还觉得,若是某个少年将来登基大宝,他少不得,也得有个‘师’字。
然后,就是现在。
宋濂大概能够猜测其中发生了什么,显然,还是某个少年平章发挥了作用。
宋濂却无法怨恨对方之类。
因为……太忙。
虽然不再那么给太子殿下讲课,但,随着《元史》开始修撰,还有这《大明月刊》的主编工作,再加上本身依旧挂着皇帝陛下起居注的职衔,这也是要上工的。
不过……
宋濂一边听着,开始也觉得,这么被人定向买走,似乎……不太好。
“平章……倒也是奇人。”
心里这么想,到了那同出一家的上善居打探情况,堂堂武勋大将的管家,又是宗亲,面对致用斋掌柜陆倧,还是客客气气,小心分说,家里夫人想要提前定购几个那广告图样上的挎包,若是可以……如那钢笔一般,独一份儿的,那就最好。
还说……闺中的一些女子,都在讨论这《红楼梦》,为这故事伤怀。
斯文重地,不许打架。
两页版面。
实在是提气!
然后……这次热议的焦点,还有那‘刻表’相关。
以及,随着月刊的发布,整个金陵城,街头巷尾,朝野之间,都是各种各样的议论。
当然,宋濂也并不觉得忙碌是一件恼人的事情。
好像……也不对。
提气。
陆倧又亲自将对方引入雅间,吩咐伙计去取陈戚定购的一支已经开始发售的‘庄子’系列主题钢笔,一边陪着坐下。
这没甚么可说的。
说到这里,陈戚还拿自己带在金陵的一个小妾说事,说小妾读了这一回,在家里哭了一天,说事预感到了那一个个风华女儿的结局,就难免伤心。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我华夏,到底是正统啊!
今日是二月初六。
大家当然也知道其中原因。
陆倧与刻表作坊的金大护和弹簧作坊的魏也都有交道,当下,即使陈戚出手阔绰,也还不到让他给这人情的地步。
宋濂最初觉得应该是少年平章,除了某个世外高人,谁还能想到如此精妙的故事呢,可……少年平章自己亲自否认了,说是只给了想法,具体都是让内宅里女人们代笔。
首先是封面。
比如皇帝陛下微服私访。
那对联……真是霸气啊。
“大人……”
门庭若市啊。
钱不是问题!
面对都督佥事郭兴家的管家,陆倧也丝毫不敢怠慢,但……这也不是他能包票的,只能也把自家主人拉出来:“老郭,咱都是给主人家办事的,此事……咱也只能帮你问问,成不成,也是要主人家说了算。”
新一批的期刊,今天将会开始印刷装订,也将接受书商的订购。
另外还有元宵那天。
大捷,大捷!
这次当然不是强调,而是,连续的两次大捷。
临近中午,还不忘吩咐人去少年平章那里,把这次杂志依旧被抢购一空的好消息传给少年平章。
说到了广告,等下月初三,也一定要去那关雎坊捧一捧场。
就是要这种……比较亲民的形象。
自己好像答应了对方进门,思绪却没能拔出来。
“……”
宋濂这么一说,本来躁动的众人都安静下来,不知是谁笑出声,大家也都跟着笑起来。
“……”
这是编辑部院中,车夫掀开帘子,不等宋濂走出,已经看到外面密密麻麻的人影。
想着想着,内心里还不免有些可惜,只能十页广告,实在是少了啊。
太虚幻境啊。
虽然不少人都难道编辑部为何就不肯多印一些,但,既然数量摆在这里,不能增加,众人也只能答应,一番磨破了嘴皮子的调解,足足过了半个多时辰,终于把订单缩减到9万册整。
“这个,小子也是随意一说,”涂二想起了自家主子,连忙道:“就是一说呵,朝廷之事,咱们也是不该多说的。”
就说之前那些个瓷器商人,见饶州潭氏依靠红釉出了风头,也是想要豪掷万两白银购买广告来着,宋濂也因此又被踏破了门槛,可……这次,还是一个版面都没拿到。
如此又聊了几句,送走涂二,沈器拿着那份订单走向主编公廨。
这个,自己真不知道啊。
赚了恁多的钱……可如何销啊。
郭兴家管家见陆倧如此说,也聪明地客气起来。
甚至……
陈戚消息还是很灵通的,因此知道,刻表作坊之前已经派人送去了明州一批刻表,预计将会用作今年运粮之事。
涂二见沈器困惑的模样,笑起来:“大人就没发现,其中诸多,都是与那海商关联的商号么?”
即使第二篇文章就是自己主笔,宋濂看过之后,还是难免心绪起伏。
“起居,若是有闲,可是能谈谈那广告之事……”
岱衢大捷,一战灭了三千海寇。
或者其他。
毕竟……10万册总量,首先就要挪出1万册精装给朝廷各级官员,其余的,也就9万册能用来出售。
宋濂也一下就看到了关键。
这件事……大伙早就知道,不过,这次还更加详细了一些。
那文章题目,‘掌控时间的意义’,听着就不一般,看内容,原来……能恁地精确计时之后,竟然可以做那么多的事情,简直奇妙。
关雎坊……
这次的重点,就是两次大捷。
嗯。
简直连轴转。
反复,第一轮全部登记下来,沈器简单统计,订书总量已经超过了12万册。
还有那倭寇。
总之,若是这一次,10万册的《大明月刊》……卖不完的话,那可就有些尴尬了。
毕竟那刻表作坊,也是某个少年平章一手操持。
就在去年,那‘致用斋’,也是三月初三开业,这次,大概也是少年平章故意为之。
整整一甲子啊。
见陈戚拿起桌面上为客人准备的《大明月刊》翻开,陆倧笑着主动找话题:“陈兄,此次月刊,你最是看好那一篇呢?”
这次,也特意说起,还有那幅对联,以及,皇帝不顾年节的安逸,连续两日看过城北各个作坊的事情。
开篇,还是‘帝王起注’栏目。
就说眼前这支钢笔,其实就已经算陆倧给的人情了。
读过书的人,谁人不知这庄周梦蝶,因此,这支钢笔,相比系列中的其他大部分,其实都要更有收藏意义,1888两买走,就算倒手加个1000两再卖出,也不会缺少人买。
不过,宋濂倒是没想到,更热闹的,还在后面。
悼红斋主……却是不知,具体执笔,究竟是谁。
前面的‘聊斋志异’,这一次讲了一个来自极西之地的古怪故事,什么‘女巫与黑山羊’,宋濂只觉得有趣,却也没有过多琢磨。
这《大明月刊》自从开始发行,就一直颇为抢手,抢手的结果,为了抢这书刊,不止一次的,有人在这边打了起来。
各家书商第一时间的反馈,还是供不应求。
于是,初步登记完成,因为编辑部这边显然拿不出12万册月刊出来,只能重新协调,各家都少订一些。
了钱,说不定,还能有意外收获呢。
宋濂直起身,想想说道:“诸位或都是来订书的吧,我《大明月刊》编辑部今次又扩大了印量,还担心着诸位不会捧场,当下,本官倒是放心了。”
贾宝玉神游太虚。
其他不说,就是年节那一次,因为广告的事情,突然被人前呼后拥地堵门,宋濂表面烦恼,内心里,对于这件事,还是很享受的。
直到广告。
斯文重地,却斯文扫地。
这名字……
相比前几回的娓娓道来,这一回,这信息量……实在是太大。
沈器:“……”
皇帝陛下在西安门上与民同乐。
皇帝的小舅子和皇帝宠幸的侄孙郡王,到底是不能比的。
沈器拉住的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名叫涂二,是另外一位在致用斋拥有分红权的大匠涂先的侄子,日常负责作坊的一些采购事务。
又有人道:“定是不会的。”
等沈器出门开始忙碌,宋濂也转向了手中的简装。
要到下月。
招呼过,沈器就问道:“涂二,你可知道……这次,怎么回事?”
自家主人……他这个致用斋掌柜日常都是不常见的,何况其他?
不是焦急。
然后,思绪就转向了某个少年平章。
振奋,实在是振奋人心。
作为海商,特别是读过《大明月刊》的文章,陈戚更能理解那刻表对于航海的巨大意义,若是也能弄到一台,即使费重金,也在所不惜。
这个,宋濂恰好也知道。
“因为那广而告之啊,大人,大家伙了钱都不一定能投上的广告,自然是要让更多人知道,因此呵,当然也就要把书卖出去,这样才能达到那广而告之的效果,此事……大人不必多虑,对于编辑部,对于各商家,都是好处多多,”涂二说着,想想又补充:“再者,看今日情况,即使大家伙没有安排,这月刊也是不愁卖的,说起来,还是大家伙占了编辑部的便宜。因为呵……再给大人说句实话,各商家拿了书,只会把那书籍投到各个商家的经营之地,这就难免限制了月刊的流通。反正,要我说,这月刊……还是该再加印一些。”
然而,现实是……
见自己的提议又被陆倧不着痕迹地顶了回来,陈戚也不敢有丝毫的不悦。
而是……有些慌。
不仅如此,因为这金陵大学校园并不禁止外人进入,一些人到来参观,还都要跑来看看那八个字,这才短短的时间里,好像就成了典故一般的所在。
就在之前,和自家主编大人的想法一样,沈器觉得,这次一下增加到10万册,万一卖不完,可就尴尬。
这一次,依旧是特意设计过的封面,醒目的一对重复词汇,很是让人征服。
写的真是好呵。
“斯文重地呵。”
卖的东西……
宋濂很有风度地点着头,还特意看了几眼其中几张熟识面孔,得到了更多回应。
首先还是金陵这边。
宋濂一边想着,看完了订单文书,干脆起身,亲自去隔壁作坊看了看印刷进度,才算放下心来。
说起来简单,但,每一篇文章,都是六七页的版面,前因后果,跌宕起伏,振奋人心。
抢钱呐!
这份广告上,主要还是一个时间,下月的三月初三,关雎坊开业。
宋濂因此也就想到了那售价高达1888两的致用斋主题钢笔。
“……”
陈戚很是夸奖了一番,让随从付了账,却也不肯就此离去,又说起还是这次《大明月刊》上的另外一个话题:“陆兄,那刻表……小弟也是认真拜读了其中文章,就是不知,那等计时仪器,可否对外贩售?”
宋濂不由想起过去一年,皇帝陛下,其实……改变了很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