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首领在官署区等候,请您带着红米跟我来。”那小吏对菱云招呼了一声,就在前面带起了路。
汉部落现在一共才三个郡而已,在汉部落的地位上,可以说仅在罗冲之下了,这可是实实在在大权在握,在整个汉部落里都能排得上号的封疆大吏,他一个小小的菱部落首领,究竟凭什么索要这样的地位?
紧接着这家伙又突然对自己宣誓效忠,这还没完,当自己问他还有什么条件时,他又转而向自己征求地位,索要郡守之职。
“那就进去吧,首领可能在吃饭,先让他们去大堂坐一会儿,首领一会儿就到。”
没过多久,几人就来到了正在大搞建设的官署区,穿过一片凌乱的工地,带路的小吏把菱云引到了一个单独的院落前面。
“哈哈哈哈,菱云是吧,你倒是聪明,是个心思活络的家伙,这礼物我很喜欢,也收下了。
“回首领的话,菱云不仅能给部落提供更多的红米种子,还能帮部落占领更多的地盘,开垦更多的农田,吸纳更多的人口。”
然而并没有,菱云先是给自己道了歉,说并无要挟之意,还立刻把种子当作礼物送给自己。
“就凭这个?”罗冲摊开的手掌向前,上面托着的正是红色的高粱种子。
收税的小吏这边,也有人发现了一小袋红色的颗粒状东西,大约十斤重的样子,但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不过旁边的一位显然是得到过什么命令,看到红色的高粱米之后,立刻迎了上来。
“是菱部落的首领吗?”
小吏听完立刻把菱云两人领了进去,在大堂两侧的客座上安顿下来,又给两人到了热水,然后就让人等着,自己去通报首领,稍后就到。
另外还有今天刚刚得到的消息,汉部落的首领又创造出了一种测量重量的工具,叫作秤,这东西已经被人拿到了自己跟前,看着这个奇怪的工具,菱云更加坚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哦,那个汉首领说了,要是想跟他谈事情,就要把红米带上,他们不喜欢空谈。
不过让菱云有些诧异的是,汉部落似乎真的对那些红米可有可无,本来在那个带路的小吏看到红米的时候,菱云就有意直接交出,但是对方没要,还让自己带着米跟着他,这简直就是第二次在告诉自己,汉部落并不是非要这玩意儿不可,一会儿别什么条件都往外说,说话前先动动脑子。
迈入郡守府大堂,客座上的两人早已等的失去了耐心,这会儿看到罗冲这正主来了,才暗暗压下躁动的心情。
堂上的罗冲听完眯了眯眼睛,没有接受这个莫名其妙的效忠,也没有让凌云起身,就让他这么单膝跪着,大脑陷入了飞速的思索之中。
“回汉首领,菱云并没有打算拿这红米要挟汉部落的意思,只是想借这个机会当面见一下汉首领,因为您总是不在这里,所以只好用这种办法了。
等一行人好不容易来到汉部落的码头时,天色已经大亮,站在码头上等候的并没有罗冲的身影,只有那么两三个负责收税的小吏。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大批的竹筏开始驶入视线,自己的族人们回来了。
听到菱云的要求,罗冲先是愣了一下,他最开始想过菱云可能会来用高粱种子做为条件,然后狠狠的讹诈汉部落一笔,比如要多少条船,要多少食盐和铁器等等。
然后那小吏立刻上前跟门口的门房交涉起来。
这一等,差不多就等了一个小时,罗冲那边哪是在吃饭啊,分明就是刚刚起床,然后又是洗漱又是穿衣,再等人烧火做饭,等喝了两碗粥填饱肚子,这才在小吏的带领下去了大堂。
罗冲想到此处,也是爽快的大笑了几声,收了菱云的礼物,不过相应的也对这个家伙生出了兴趣来,不知道他专门来见自己究竟有什么高论,或者阴谋诡计
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有些事情让菱云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就比如这个甜杆上面的红米,这东西并不是菱部落自己出产的东西,要不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菱云也不可能得到它,那么问题就来了,那个远在平原陆地上的汉部落首领,到底是怎么知道这上面也会结米的,而且还知道颜色是红的。
不过菱云并没有对这种情况感到失落,相反,他自己也明白汉部落是什么意思,其实虽然大家都没有说什么,但实际上这已经是汉部落在向他表明一种态度。
不过你刚才说用此法引我来,只是想见亲眼见我一面,现在来也来了,见也见了,有什么话不妨就直说了吧,我现在倒是有些好奇,你到底想说什么了。”
罗冲一下子愣住了,什么鬼?不谈条件,十多斤种子就这么白送给自己,就为了亲眼见自己一面?看来这小子很会做人,所求甚大啊
“嗯,那就好,那就好了,哈哈哈哈,看来明天我要自己过去一趟了,对了,那个汉首领还说了什么没有。”菱云再次追问了起来。
这袋红米,我愿献给汉首领作礼物。”
“这个,这个,我说出来还望汉首领不要怪罪,菱云也想当郡守,就是和浏阳郡郡守林树林大人一样的那种。”
“哦?你能做到这些?”罗冲再次被这个家伙的表现惊到了,说实话,能力先不说,光是冲这份在自己面前大言不惭的胆气和魄力,却是很有忽悠人的潜质
“回首领的话,只要首领让我做了郡守,菱云愿为汉部落再添新郡,将整个大泽,包含大小二十八个能种粮食,能住百姓的湖心岛,甚至是大泽周边沿岸的地带,一并纳入汉部落的领地,并在一年之内,为汉部落吸纳人口五万余人。”
菱云的话声音不大,但是却格外的提神,让罗冲听了都忍不住眯眼打量起他来。
这家伙不是在说假话,最起码他肯定是勘察过整个东部沼泽的地形,有多少个能住人,种粮的岛屿都一清二楚,甚至连更边缘的沼泽沿岸也十分清楚,那里一定是有不少的人口,要不然就算让他当了郡守,他又去哪弄来所说的五万余人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