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0章 汉部落的财政收支(求票票求订阅)  原始文明成长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就像没有开路水文侦察艇的帆船,那还叫地理探险船吗?

至于《汉律》,除非你想考公务员,不然也是不需要强行背诵下来的,了解一下就好,汉部落都有什么法律,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犯了法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备用船帆是什么?对于帆船来说,这就是备用的两台发动机啊!

还有雷雨天不能站在树下避雨,不然容易被劈死,这就更不用深究了,不然你还告诉他们雷云中正负电子撞击导致闪电的发生?那么请问电子是什么?怎么证明电子的存在?

比这三大项收入低一级的,就是商税,因为这个收的是现钱,还有目前汉阳城这边的租船行,卖船租船的收入也归入了财政收入,另外人头税,也就是口税,这也是一项不小的收入。

除了一些粮食之外,基本上不需要那些老郡县给新城输血。

罗冲的教材一共是四科,共六本教材,语文有《诗词》和《汉礼》,数学有初级和中级两本《算数》,科普类的有《自然》,号称这个时代的百科全书,律法类的有《汉律》。

另外和小船相比,帆船最重要的就是多了船帆,一艘船就要四张帆,两张正常使用,两张备用。

但是这个回报想要看到效果,最起码要五年之后才能看到素质的提升,十年才能看到人才的飞跃。

教育投资会有盈利吗?当然有,只不过这不是能用金钱衡量的巨额回报,因为那是大量的人才,和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帆船上配备的其他设施,比如附加的两艘登陆用舢板,三艘单人开路水文侦察艇,救生皮囊,这些附属设备的造价就在5000元以上,也占据了很大的成本。

而这段阴干的时间,又不能让木材淋雨,所以还要有专门的场地,可以不要屋子,但是遮雨的棚子总是不能少的,这也需要钱。

还有桐油,草漆,麻纤维,鱼胶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实则消耗量极大。

因为上学是需要时间的。

而汉部落主要财政收入,都是由那些工坊,也就是国企来负担的。

光运下来还不算,还要仓储呢?

就像《自然》中提到的烧炭有毒,必须开窗通风,如果中毒了要尽快把人搬到开阔的通风处。

就像有的人一听,哇,一艘航母少说要500亿,而且还不是最大的,航母居然那么贵,那钱都在哪了?

汉部落终究是没有能力让所有人上学的,那怎么才能让所有百姓都懂法,知法,守法呢,单靠官府来做普法工作肯定是不够的,而且百姓不一定买帐,有的人天生就认为官府不是好东西,喜欢跟官府对着干,尤其是在一些大宗族之内,他们部族原本的族规甚至比法律还好使。

所以《自然》这本书只是很粗略的把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物、化、生、地理,现象介绍了一下,知道就好,不用深究。

怎么才能用最短的时间,投入最小的资金,让百姓学会这六本教材,用最小的代价完成义务教育,这是个问题,时间短了学不会,时间长了的钱太多,于是罗冲最后把义务教育的时间定成了四年制。

备用是没法省的,没有备用船帆,万一出航的时候遇到了意外,没有备用船帆就等于失去了动力。

教育投资有史以来就是一项天文数字的支出,尤其是在中国,普及教育,义务教育,那不是开玩笑的。

而这些牛马到了汉部落的手里,又可以卖给百姓,或者租给他们使用,以此来赚取收入,也是一比不小的收入了。

最大的基础建设,就是目前在建的新设郡县,城墙,街道,官署,学校,还有农田的水利设施改造,这些公用设施,都尽量在农闲时节征徭役来干,因为徭役就像兵役一样,属于义务劳动,是不用钱的,这样也能为汉部落节省很大的一比开支。

更别提制作难度最大的桅杆,不仅是选料苛刻,手工更是考验工匠的技术,怎么用墨线、手锯、刨刀这三样东西,把一棵树打磨成圆形的柱子,要不是罗冲亲自指导了一番,那些木匠们真不一定知道怎么干。

这个开支对于现在的汉部落来说还是很大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实汉部落目前的财政收入有很多都不是钱,而是实物,比如粮食,麻纤维,生漆之类的玩意儿。

而且造船还需要够长的,整根的,够粗的巨木,还不能截断运输,这就更增加的运输的难度,相应的成本也就更高了。

那是当然的。

后两年的时间,也就是十到十二岁,开始学习《汉礼》和《中级算数》,让学生知礼仪懂尊卑,并在这个过程中,固化阶级的划分,数学方面也要学会更多高层次的代数几何还有统计学,这样不管是算账,还是做工匠,都能用得上。

再有就是工艺贵,八米长的手摇小船那只能叫舟,体积小不说,还只有一个船壳。

所以为了全民普法,罗冲才想出这个主意,上学的时候,老师给学生普及法律,等放学了,再通过学生的嘴传给他们的父母长辈,利用学生的小喇叭属性,向社会各阶层传播法律的内容和重要性。

而帆船光是龙骨的用料和制作工艺难度,就跟小船完全不是档次的东西,再加上木板的高温软化处理,需要多少的燃料,而且还比普通的小船多了两层甲板,甚至甲板上还有个突出的大船舱。

把义务教育压缩在四年的时间里,可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有效的降低教学成本,然后等到12岁学生毕业,就该回去种地的种地,该相亲的相亲。

有志更上一层的,就要接受更高级别的考试,考过了就接着上学,《汉律》全本背诵,《高级数学》这些科目还在等着你,不管是搞基建的工程师,还是懂律法的文职官吏,将来进入体制内工作都不是梦想。

当然,即便如此,对于教育的投资也是巨大的,虽然将来的回报有很可观的前景,但最起码要坚持到能获得回报的那一天才行,所以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用来抹平这个财政支出的窟窿,罗冲又想出了几个针对性的策略。

那就是传统手工艺的推广和普及,还有匠人的评级考核,以这两项政令为基础,深挖匠人的潜在价值,培养更多的匠人,让他们为汉部落创造收益。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