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想法也很简单,首先汉部落有高产的粮食和更科学的种植技术,这是他们最看重的,其次汉部落制造能力强,什么好东西都会做,再次之,汉部落养殖业发达,有很多他们没有牲畜,这也是他们需要的。
游伏确实也很看重那个地理位置,因为紧靠浏阳河入海口的原因,再加上浏阳河的淡水资源,天然的水上高速交通,两岸又是大片的洪流冲击平原,土地肥沃,树林茂密,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而且还有铁矿。
姜池为人确实很机灵,加入汉部落之后不管是学习速度,还是适应速度,都要比同族的少年快上很多,这家伙在见识了汉部落的强大之后,很快就把自己当成了汉部落的人,没别的,就因为汉部落先进,强大,有自豪的资本。
罗冲甚至已经给那个地方取好了名字,拓海郡,取开拓海洋之意,现在就等那几十人在当地打开局面,然后就可以进行大规模建设了。
回到营地把海鲜一煮,再摆上两瓶白酒,一边喝一边介绍将来汉部落在这里的发展规划,等海鲜吃完了,酒也喝了,计划也听完了,再回头看看那满载而归的海鲜渔获,基本没有哪位首领能抵挡的住这样的诱惑,当时就直接答应下来。
还有汉部落私有制这一条,也和他们一样,加入进去也没多大的变化。
其次就是大多数的氏族都有祖先崇拜的传统,毕竟不认祖宗的话,哪来的氏族,这一点也和汉部落合得来。
不管是在那里种粮食,还是搞工业,亦或是造船,发展海洋渔业,都是得天独厚的位置,而且因为靠海的原因,他们也不愁没有盐吃,再加上海外不远的竹岛,还可以就近发展海洋贸易。
再有就是体制和文化差异的问题,这一点他们也能接受,首先一点,汉部落是一个由多种姓氏族组成的部落,就算他们这些氏族加入进去,也不会带来太大的改变,这一点汉部落和汤部落其实差不多,汤部落内部也有很多姓氏。
游伏最后一次从竹岛回来的时候,曾留下了几十人还有一条船在那里,让他们去寻找和汤部落敌对的那些小氏族部落,先尝试收服几个小部落把营盘扎下来再说,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再加上有游伏为他搭建的平台供他展示才华,姜池很快就在游伏的船队中展露头角,因此这次发展拓海郡的领队任务就交给了他。
当时游伏和罗冲都想过要在海边建立一个海洋前进基地,汤部落那个位置无疑是最合适的,不过汤部落也是个人口好几万的大部落,汉部落不可能说收就收,更不可能去直接抢占他们的领地,于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就把开发点选在了汤部落的对岸。
他拉拢那些小氏族的手段其实也很简单粗暴,先是在汤部落里些好处雇佣几个向导,然后带着他们去寻找独立于汤部落之外的那些小氏族部落。
毕竟他们也是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了很长时间了,有很多先人都埋在了这里,如果没有出现那种让他们实在活不下去的原因,他们大多数都不会愿意迁徙到远方。
姜池就靠着这样的手段,已经成功拿下了六个氏族部落,不过目前还只有一部分人来到了营地,还有更多人是现在没过来的。
毕竟是开发新地,原本还一片荒芜,根本住不了那么多的人,所以各个氏族现在也只是派了一部分到营地中参与建设而已,等把房子都修好了,到时候大家再一起搬过来。
那些氏族的族长们也没闲着,为了以后能在汉部落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他们也开始主动吸收周边的野人或者更小的氏族,积极壮大着自己的实力,别的不说,只要人口在众多加入的氏族中能够保持前列,那就是最明显的优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