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放到罗冲的前世,他们肯定也是航天科工里那群,肉眼雕发丝,徒手焊飞船,锤子敲钣金,各个国家都抢着要的牛人。
罗冲先让人去铸造新的圆柱形活塞,然后让人拿砂纸打磨光滑,接着又让研究所的工匠拆了一个木头手摇车床,把蒸汽机气缸架了上去,再让人弄一个和活塞直径一毛一样的粗木棒安装在同轴车刀的位置,上面刷上胶水,反着粘一层砂纸,最后做出一个研磨棒出来,再通过手摇动力把这根研磨棒塞到气缸里旋转打磨内壁。
虽然还十分简陋吧,但作为一种应急研发的工具,仅用两天就想出了方案并完成了第一批样品,不可谓不神速,虽然用的时候还有点脱砂的现像,不过使用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简单点来说,那就是磨哪哪亮,蹭哪哪滑
不过罗冲却知道,这件事的功劳砂纸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作用,在设备如此简陋,只有几个游标卡尺的情况下,这些工匠居然能靠手工打磨的方式把活塞和气缸的精密程度做到这个份上,每一个都可以称为国宝级的大匠。
最精密的气缸和活塞做好后,众人已经忍住不想要把它们和蒸汽机组装在一起,看一看蒸汽机的完全形态是什么样子了。
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整个研究所的三十多人都激动的跳了起来,他们终于成功了,一个伟大的发明终于在他们的手中制造了出来。
而全程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就充分体现了活塞和气缸的摩擦力成功控制到了很低的程度,两者的接触呈现一种非常顺滑的情况,才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如果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话,那么肯定还会出现猫抓玻璃似的那种噪音。
最后把分别打磨好的气缸和活塞组装到一起,用严丝合缝来形容都一点不夸张。
从造纸厂买一批比较结实厚重的窗户纸回来,然后再让人用粘土和砂岩粉碎混合后的颗粒一起拿去窑厂烧结,等冷却后再砸碎了用磨盘磨碎磨细,过上几遍筛子,把大小不同的砂砾分出级数来,最后把窗户纸上刷胶开始粘砂砾,等完全晾干后,果然就得到了‘砂纸’。
讲道理,虽然之前的活塞设计和制作工艺都有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样机在试运行期间都能十分正常的运转,咳咳除了噪音有些大之外,而研究员们也正是看到了蒸汽机无与伦比的动力和优势,才让他们宁可忍受刺耳的噪音,也舍不得将这台彰显了工业科技美学的暴力机械停下的念头。
现在马上就能看到没有噪音,且能顺畅运转的完全品时,如何不让他们激动?
于是这些家伙连晚饭都顾不上吃,就直接点着电石灯继续干起活儿来。
罗冲现在也是比较亢奋的状态,一个能够改变人类未来的神器马上就要诞生了,他也激动的吃不下饭,干脆就也在研究所里等着,并让自己的亲卫去吩咐学校食堂,给这些研究所的功臣们准备一顿大餐作为犒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