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好像是这样。”谢晨抬起了头,看着曹曦。
谢晨好不容易鼓起来的勇气一下子泄了下去去。
“问什么问?吃了饭再说!你小子快把外面收拾干净了,饭菜马上就好!”
“从来没人跟我们说过……”曹曦小声的说道。
“今天晚上,我们一起问曹先生吧!我想搞清楚这些东西。”
“我知道,大人们都不说,可柴秀才还是对我说了。村里的其他小孩们,可能也都根本没有察觉。”
“寒山虽不属于南北仁楚任何一方,但我们却也是仁楚国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糟糕!谢晨赶紧用手捂住了嘴,曹曦眼睛眯成了月牙,看着谢晨窘迫的样子。
等到都收拾干净了,都围着火炉在烤火。谢晨第一次喝酒,脸已经红了。他坐在那儿没有说话,过了会儿,他才开口。
“那谢晨哥哥怪他吗?”
曹曦也是才知道这件事,这个问题问出来,两个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两个人坐在小棚子里,看着外面的飞雪,沉默良久。
“好!”说着,便将这个挂件戴到了谢晨的脖子上。
谢晨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一样,猛的站了起来,他回头看着曹曦,曹曦也跟着他站了起来。
“走,回去。”
“本来我给柴秀才也做了一个,准备明年开春再送给他的,今天早上那个叫楚齐的说他今天就要走,我赶紧又去做,最后还是差一点没做好。”说到这些,他的语气又有些消沉。
这是谢晨和曹曦两个人的生日,饭菜做得十分丰盛。仅热菜便有八道,还有两个汤,居中放着一个火锅。谢婶擅长做鱼,用的是从那流水潭中打起来的鱼,鱼肉嫩滑少刺,煲出来的汤呈奶白色,只放油盐,味道却极鲜。冬天蔬菜不多,火锅中炖着排骨萝卜,萝卜素有小人参的外号,排骨也是刚买来的新鲜排骨。两个菜在火锅中沸腾,只放了些许的辣,看着清淡,吃进嘴里又有微微的辣味。桌下放着一个火盆,四个人便围着桌子坐着。
“对了,你应该也不知道吧,我们这里,以前叫杏村,十年前发生了一场大火,才改名叫寒山村的。”
“嗯!”曹曦坚定的点了点头。
曹静之已经五十多岁了,平时根本没人觉得,只觉得他温文尔雅,一直都是一副儒雅的模样,此刻坐在那里,却明显觉得,他也是会老的。
“是啊,我也觉得很奇怪。”
“没关系,我明白的谢晨哥哥。”
谢晨高兴的看着这个礼物,什么忧愁都忘到脑后了。他小心的把玩着,生怕弄坏了。不一会儿,谢婶就已经将饭菜都弄好端上桌了。
吃完饭,谢晨躺在板凳上,摸着肚子打饱嗝,曹曦去帮着谢婶收拾去了,曹先生有些微醺,又坐到了火炉边烤火。外面正下着雪,偶尔传来几声狗叫,从外面看,屋里正散发着温暖的光,偶尔传出些说话声。
“对对对,先生跟我们讲过,桃源。那晚上我偷听楚齐和那老头说话,他们也提到了桃源……”
“这个,送你了。”他把一个木刻的人偶递到曹曦手里,是一个正笑着的曹曦。
“那位楚武大帝,从前便是在杏村长大的。”
“好像是生于桃源中是吧?”
曹曦收下了那个木偶,拿出了一个挂件。一枚铜钱被固定在一块黑色的布上,面积不大,背面却刺着一个晨字,可能是缝制的手法好,虽然只是很简单的材料,看着却极好看。
“我知道这些事你们早晚都会知道的,只是想着能满一天便多满一天。”
…………
“他名叫楚武,立国后却希望以仁德治国,所以称国家为仁楚国……”
“我现在能告诉你们的,就是这么多了,还有很多事情,你们现在知道的越少越好。”
风雪暖微光,狗吠寂人声。
“可是,不管怎么样,这件事不应该怪柴先生啊,对不对?谢晨哥哥。”
“那谢晨哥哥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么些年来,不管是我爹爹还是你娘,甚至是村里的那些伯伯婶婶都没有跟我们说过这件事,连提也没有提起过。”
“仁楚立国时间尚短,楚武大帝在仁楚二年便去世了,后来仁楚四年,当年的两位皇子决定分治南北仁楚……”
曹静之说完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坐在那里没有再开口说话。谢晨和曹曦还没有完全消化这些话,仿佛是一只蚂蚁生活在一块木头里,它以为那就是整个世界了,却突然有一天又跑来一只蚂蚁,告诉它其实那只是一块木头。
“谢夫人,外面风雪大,小曦今晚便拜托您照顾了。我先告辞了”
“小曦,你今晚便在小晨家住下吧,要听话听到没?”
说完,便轻轻的走了。谢晨和曹曦连他轻轻关上门的声音都没有听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