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0章 不像好人 饮食男女
李学武伸手将车窗厚布帘拉上,彻底隔绝了车内外的视野。
李怀德看了他一眼,见他满眼的认真和严肃,点了点头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去了。
朱小林则很欣赏地看着李学武,这么警觉的安全意识可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
看得出来,李学武这么多年的保卫工作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听说你一本书能赚几千块的稿费?”
他不聊别的,改聊李学武了,一句话便吸引了车上大部分人的目光。
就连随车秘书都惊讶地看向他。
“嗯,一本书几千块。”
李学武坦然地点点头,承认了这一点。
“有教科书采购,也有专业书籍采购,所以稿费多了一些,印刷的数量比较多嘛。”
朱小林同其他人一样,羡慕地看着他,问道:“年纪轻轻便出了几本书,你现在不缺钱吧?”
“谁说的?怎么不缺?”
李学武好笑地看了他一眼,讲道:“家里每个月都指着我这点工资开火呢。”
“我跟您一样,也是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奔波,”
“你钱呢?哪了?”
朱小林诧异地看着他问道:“几本书下来够挣几万的了吧?稿费都在哪了?”
“稿费是有那么多,可没在我手里啊。”
李学武两手一摊笑了笑,讲道:“我写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稿费,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他的稿费都捐了。”
闭目养神的李怀德突然睁开眼睛,看着朱小林解释道:“前几年的地震、学校图书馆、山村里的孩子,你都不看报纸的吗?”
“呦,这我还真不知道。”
朱小林看向李学武的目光瞬间从羡慕变成了惊叹,其他人则满眼的不解和尊重。
“都捐了?咋想的?”
“也不是都捐了,前几本书都捐了,最后这本书的稿费没捐,给我爱人了,孩子需要学费。”
李学武笑着解释了一句,引得车内众人轻笑出声,好像非常理解这种做法似的。
有些人更是松了一口气,更像是替李学武松了一口气,很怕他把钱都捐了怪可惜的。
典型的替别人惋惜和着急。
李学武并没有说最后一本书稿费的多少,在其他人看来,交学费能用的了多少钱。
只有了解数字的李怀德瞅了他一眼,随后便闭上眼睛继续装睡了。
几千块钱,他倒是一点都不羡慕,李学武这些年的进步和努力他都是看在眼里的。
不否定李学武真的很聪明,但他也得承认李学武非常的好学,性格坚韧。
去年还传出李学武同研究所的上官琪有什么特殊关系,结果呢?
上官琪一直在办公室给他上课,也让李学武对飞行器有了非常充沛的了解。
管委会办公会议上,李学武在讲飞行器业务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能跟他对得上话。
什么叫专业?
这就叫专业。
李学武写的这几本书他都有认真看过,倒不是对书中的内容感兴趣,是对李学武这个人感兴趣。
他要研究一个人,从书中便能得出结论。
看李学武的书,多是从理论结合实际出发,论点论据非常的到位,就算不懂业务的人看了也会有所启发和思考。
他对李学武当然非常的了解,这些书确实是李学武写的,不存在代笔的行为。
真正能在事业上有所进步,更在专业领域有所突破,这种人李怀德是佩服的,赚多少他都不嫉妒。
反倒是李学武捐稿费的行为,刚开始大家都不是很理解,两千多块钱说捐就捐了。
就像车上这些人最初的想法,非常不理解。
但大学习活动开始以后,有人针对李学武的稿费问题提起异议,他这才意识到李学武的先见之明。
对李学武稿费问题提出的异议自然是无疾而终,还有什么理由来攻击一个把稿费都捐了的人。
提出异议的那个人也是没了脸面,挨的骂都够他羞愧的自杀了。
但今年,也是最近发表的一本书,他是听说李学武没有再捐款的。
这倒是让他松了一口气。
以前那几次捐款还可以说沽名钓誉,明哲保身。
但这个时候再想捐,可真就不是时候了。
李学武给出的理由非常恰当,孩子需要学费,家庭需要开支,这笔钱用的名正言顺,心安理得。
他知道,这笔钱真没入李学武的手,是直接交给了李学武的爱人顾宁,很多人都知道这件事。
既羡慕集团秘书长有个理解他的好媳妇,又羡慕秘书长的爱人有个能赚钱养家的好男人。
“这就是柏林墙?”
朱小林的语气充满了失望。
没错,眼巴前看到的便是让众人大失所望的柏林墙了。
没来之前看报纸上的宣传,他们便在想,这堵墙不得有二三十米高啊。
结果呢?
别人不说,李怀德身边站着的李学武来一个助跑都能徒手翻过去。
多高?也就三米多一点,三米半左右。
三米半的高度,对于一个战士来说,也就是平时训练的高度,对李学武来说绝对不是问题。
当然了,这堵墙对于老李和老朱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是一道天堑,对普通德国人来说也是。
你要问翻越这道墙最多的是什么人?
答案非常的好笑,就是害怕被清算的那些人,包括美术落榜生的dwj。
只有这些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才能翻的过去,而一般人还真就没那个本事。
这也就造成了过去的都是曾经的坏蛋,真不知道联邦德国在宣传些什么鬼东西。
这可不是李学武站在墙的这边屁股也在这边,他只是以个人的角度,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发牢骚。
该说不说,西方的宣传真有东西啊。
就问一个问题,柏林墙是东西德国的分界线吗?
如果没学过这段历史,或者真正了解这段历史的人还真有可能被他们的宣传给骗了。
觉得翻过这堵墙就能到达光明的彼岸,是胜利的翻越,是对自由的向往。
狗屁,翻过这堵墙是孤岛。
没错,西柏林在东德的境内,柏林被一分为二,柏林墙将西柏林整个包围了起来。
“从这里翻过去会怎么样?”
朱小林真能逗笑,同老李问了一句。
老李也挺能整,瞥了他一眼,道:“你先给我们打个样试试。”
朱小林瞅了一眼岗哨上的士兵,笑了笑没做声。
随行的秘书已经在给众人做着关于柏林墙的基本介绍,李学武倒是听得津津有味,即便他已经对这里的著名建筑做过充分的调查了。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
秘书带着他们下车以后往广场方向走,边走边介绍道:“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
他按照国内报纸上给出的定义,讲了这堵墙的意义:“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关于这段历史也挺有意思的,二战后,德国被美、苏、英、法四大战胜国分区占领。
49年5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成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宣告成立,柏林(东柏林)成为民主德国的首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此后西德和东德分别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
49年10月11日,威廉·皮克当选为民主德国大统领,奥托·格罗提渥为临时政务总管;11月11日,苏区宣布把行政职权移交给这个新成立的国家,苏部队占领当局改称为“苏联监督委员会”。
李学武就怀疑他们要面对的影子就是这个组织。
这样,德国便从体制上正式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两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民主德国是华沙条约组织和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员国。国土面积为107,771平方公里。
听起来不少吧,原本可以更多的。
落榜美术生甚至想要整个欧洲。
很让人意外的是,冷战时期,民主德国在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处于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先地位。
美国对西德只要求在大的战略方向上服从于自己即可,至于西德的内政在不与美国大战略冲突的前提下一般不会被干预。
苏联对自家的阵营不仅要求服从于自己,而且要照搬苏联那套政治经济体系。
因此东德从一开始就是按苏联那套政治经济模式发展的:政治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上以国有化公有制成分为主体。
这也是当初咱们坚持走独立自主路线的初衷,不堪忍受这种霸道的行径。
几十年后也证明了坚持独立自主的重要性。
出乎很多人常识的是,柏林墙虽然被修筑了起来,但实际上其并没有隔绝两德的交流。
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柏林墙并不是修筑在东西德分界线上的,而是修筑在柏林城里。
柏林城现在分为东柏林城和西柏林城,整个柏林城又都处于东德境内。
由于西方一直以来的宣传,导致很多人以为柏林墙修筑在东西德边境线上,以为东德压迫人民,使得很多生活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东德居民,天天想着法的奔向“自由国度”。
其实通过外事秘书的介绍中得知,情况并非如此,起码在这个时期并非如此。
要知道,东德可是苏联打造出来的一个面向西方的样板国家,东德人民的小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过的比周边国家都要好。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非常出名,甚至吸引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人迁入其境内生活。
而由于东德的低工资低物价,甚至还曾招致西方派人前往东柏林恶意采购破坏东德的金融秩序,这才是柏林墙被修筑的原因之一。
但国际报纸上几乎所有关于柏林墙的报道都有意识无意识的把人往错误的方向上引,而谁没事查德国地图啊?
只有看过相关地图的人,才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柏林墙并不是东西德的国境分界线。
很显然,这是一件非常明显的舆论霸权。
西方的这一套玩的很溜,通过引用部分真相、选择性事手法,让人自己脑补产生误导。
看清之后,才会明白,西方媒体是真的狡诈鸡贼。
虽然当时有大量东德人迁往西德,但也有大量西德人自愿迁往东德,只是西方媒体却只会告诉外界,由于东德人民对苏联带来的社会改变极其不满,大量高级专家和熟练技术工人纷纷迁往西德,在某些高校里,毕业生中竟有三分之一刚刚结业便跑到联邦德国。
“情况真的如此吗?”
李学武将这一情况复述给了外事秘书,想要求证这一点。
“我们只是旁观者。”
外事秘书很淡然地看了看他,道:“据我们的调查,情况是从44年到61年,东德人口中将近有六分之一的人(250万人)迁出,通过柏林离开,到1961年8月,甚至每天约有2000人离开东德。”
“同样的。”就在李学武疑惑地看着他的时候,他又讲道:“44年的时候,也有超过150万的西德人逃往东德。”
他摊了摊手,讲道:“其实很长的时间里,东德也根本没有阻止公民从东柏林进入西柏林,只不过穿越者需要有一定的手续。”
显然,西方媒体说的是事实,但却是片面的,只提你来不提我往,惯用的宣传手法嘛,一直在有意无意的误导读者。
你看,这就是舆论的力量。
而且,即使不允许穿越国境又有什么问题呢?
一个国家阻止自己的国民和他国的国民随意翻越国境不是很正常的吗?
随意采用各种方法穿越国境的,本来就很可疑,还有那些挖地道之类的,怕不是危险人物吧?
“真有人翻墙逃跑吗?”
朱小林好奇地同大家一起走在水泥路上,看着眼前的场景问了一句。
外事秘书回头看了看他,微微摇头,道:“只有傻子才会去翻墙。”
“真正追求自由的人没必要翻墙过去,他们完全可以选择走匈牙利→奥地利→西德路线。”
他抿了抿嘴角,道:“或者是倒过来。”
“呵呵呵——”
李怀德等人被他的表情逗得轻笑出声,这一句倒过来非常的传神。
同样的,朱小林等人也从李学武的问题中反应过来,此时的民主德国还是有东西的。
其实李学武更多的是惋惜,这是个冷战的年代,为了打压毛子,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搞出了很多幺蛾子。
当然了,毛子自己也不争气,随着时代的发展,因为自身原因以及外部竞争,越来越跟不上美国的节奏,内部矛盾更是激增,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当东德人们的生活水平追不上西方那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后,受到优渥生活待遇、自由风气等方面的影响,一些东德人才开始想要翻越柏林墙,到达西德控制的柏林境内生活,但其人数并不多,只不过由于西方的宣称,显得翻越柏林墙的人很多。
而也是在这个时候,抓住苏联虚弱机会的美国人和欧洲人行动了起来,他们想尽各种办法来打击苏联的国力和声望,其中就包括,中西两德合并。
李学武可记得这个时间点,因为历史课上考过这个问题,1987年6月12日,时任美国总统里根故意在柏林墙下发表演讲,向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喊话:
“推倒这堵墙!这堵墙会在欧洲倒下,因为它抵挡不了信心,它抵挡不了真理,这堵墙抵挡不了自由。”
狗屁的自由,自由从来都不是一堵墙来限制的,限制自由的是制度。
西方各种杂志宣传柏林墙是独裁者建造,是为了挡住了东德人民前往西德追求自由的脚步,是分裂了国家和民族。
然后在西方媒体的大肆宣传洗脑之下,很多人对于柏林墙的错误认知又被加深了。
而真设身处地的想,在自己国家的首府竟然有一处外国领土,你会怎么想?
相信绝大多数国家都会同情东德。
李学武故意把话题往这方面引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让老李等人提前意识到,当他们走下飞机的那一刻,为啥机场那些普通人会用那么复杂和另类的目光看着他们。
这就是西方媒体的坏。
将咱们妖魔化、弱智化、落后化地宣传,偏偏有些人还真就信,真就不争气。
2点半整,他们在外事秘书的带领下来到一处小广场集合,这里并没有准备椅子,但有休息区。
李学武紧了紧身上的大衣,沿着柏林墙走了一段,切身地感受了这种分裂感。
再回到老李的身边,却听见两人已经在聊晚上该如何打发漫漫长夜了。
老朱提议整点小酒,去他房间里喝,到时候吹吹牛哔,说不定偷听那些人会吓的尿裤子。
李学武只觉得老朱要放飞自我,越来越没谱。
且不说偷听的那些人是谁,就是喝酒吹牛皮这种形象,也会给人不信任的感觉。
他说出来的话真的会被对方所重视。
老李还是有分寸的,示意了东德随同来的人员笑着逗了老朱,让他勾搭一个解解乏。
男人果然不能聚在一起,否则一定会扯几把蛋。
2点45分,李副主任在东德部长会议主蓆维利·斯多夫的陪同下来到了柏林墙边。
维利·斯多夫在柏林墙的前面,向来访的工贸领域代表团发表了热情洋溢但目标明确的演讲。
李学武听的是很认真,因为这老头不像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