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进入了新书院读书,站在书院外就可以听到朗朗读书声。
“我只是一个商人。”
“都已经安排好了。”默呕回道,又像李正讲述着如今在吐蕃的各种安排,包括买了一座酒肆用来掩饰身份的事情。
“都已经安排好了?”李正问道。
接连半个月,李恪和王玄策又铲除了几股游荡在吐蕃界内的西突厥人。
对没什么人性的西突厥人念经,让队伍的人都对唐玄奘这个和尚很反感。
重新站起身,王玄策拍了拍唐玄奘的肩膀,“和尚,我不和你计较,你也不用劝我慈悲。”
到了泾阳的坊市,这里更加热闹了。
亏得唐玄奘还对他们如此慈悲。
每每杀戮结束之后,唐玄奘都会对着西突厥的尸体念诵经文。
几天之后,队伍从吐蕃的西南方向绕回。
“蜀王殿下说得在理。”王玄策翻身下马说道:“在下觉得应该把这件事立刻告知长安令,好让长安令有所防备。”
对西突厥人的慈悲,让队伍里的士兵觉得很被冒犯。
“他们只是孩子,现在还不适合见长安令。”默呕恭敬地说道。
唐玄奘也终于离开了。
队伍中没有人再愿意和唐玄奘说话。
默呕也递给李正一份订单,“这是西突厥人的订单。”
李正看着田地里茁壮成长的心情好了不少。
王玄策不屑地笑道:“你说这个唐玄奘该不会也想让松赞干布信佛吧,虽说我很讨厌这个和尚。”
甚至有人当着唐玄奘的面,朝着西突厥人的尸体吐唾沫。
长安
默呕再次来长安,这一次来带了几份西突厥人的订单。
“你的孩子们呢?”李正笑着问道。
“订单的事情你还是交给李绩大将军,咱们的生意又要开张了。”
默呕如是说道。
长安很热闹,与荒凉的吐蕃相比,孩子们更喜欢来关中。
在吐蕃,这些西突厥人多么没人性的事情都做得出来。
两个孩子跟着默呕一路走向泾阳说道:“父亲,我们在吐蕃为什么也只能说关中话。”
马圈里的马匹打着响鼻,它们对秋日的风似乎很不耐烦。
李恪观察着风向说道:“可能松赞干布觉得,能够拉拢一个关中人对他来说也是有价值的。”
收起信件,王玄策对李恪说道:“就这么一个和尚,松赞干布还要把他当作座上宾了?”
“有些事情,你不需要过问得太多。”
回到家中,李丽质做了一碗红豆粥。
李丽质也开始学着做饭了。
李正吃着红豆粥说道:“味道很不错。”
李丽质笑着说道:“小时候,我身体不好,母后常说秋天吃红豆粥对身体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