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看李正看书的时候,也没见李正有如此凝重地神情,徐慧壮着胆子小声问道:“长安令,是有什么心事吗?”
李正稍稍点头收起书本说道:“天色不早了,你也早点休息吧。”
不过李正还是很喜欢冷水浇在身上地感觉。
在战争时期,几乎所有的资源都被押注在了军事上。
那个时候皇权已经没了,但拿着权力的人从来没有变过。在现在这个大唐皇权更是掌握着生杀大权。
在中世纪之初西方的航海事业就开始飞速的发展。
与倭国做生意,粮食和兵器的运输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李泰点头说道:“书院是你建的,这些安排当然听伱的。”
徐慧问道:“我们要增加新的生意了吗?”
徐慧说道:“敢问长安令要做什么生意?”
李正低声说道:“海运,但我发现我们在海运的技术上几乎是一穷二白,所以我要做成这个买卖,还要让船舶这个行业重新拔地而起。”
可学生偏偏又是站在时代最前沿的人。
李正回到家的时候,小兕子和李丽质已经睡下了。
李泰又说道:“你放心,在我手里书院一定会充满学术,让泾阳书院成为中原最具有智慧的地方。”
洗完澡之后,整个人舒坦了不少,换上干净衣裳,李正回到自己的书院。
没想到李正一回家就洗澡,徐慧急忙端来热水说道:“长安令,热水已经准备好了。”
李正皱眉说道:“我发现我要做这个生意,还要新建一个产业技术。”
李正叹息一声说道:“我要做一门生意。”
李正又从系统图书馆中拿出一本书,这是一本关于航海船舶建造的书籍。
李正笑着举杯。
这也使得那个建筑学以及其他学科也到了一个近乎于奇迹的发展速度上。
徐慧收拾着家中见到李正回来说道:“长安令,陛下和皇后已经回去了。”
在海上航行还能活着来到中原实在是命大。
看到李正洗澡,徐慧急忙避开眼神,手忙脚乱的放下热水。
就算是排水量很大的楼船,也就是在船上造了一个楼,这种船在海上要是遇到大风也很容易倾覆。
本来就滴酒不沾的李正,喝的是茶水。
李正思量着说道:“我觉得书院里学术味道再浓重一些,少一些和朝中相关的事情,能不参与最好不要参与。”
现在唐朝所用的船只大多数都是底部是平的,这就会导致船速很慢,而且很容易受到水流的影响而偏离航道。
学子的前沿思想会很危险。
徐慧点头小步离开。
当然大唐船只最牛的地方就在于它用水密舱,水密舱的出现领先世界,也是中原最早在用在船只上的工艺。
徐慧拿着一些点心放在李正的桌边,看到李正皱眉看着书说道:“长安令,吃点吧。”
中秋过后,第二天早晨村子里的妇女们就开始收拾村子里。
昨夜中秋很热闹,热闹一夜之后不论是坊市还是村子里都是一片狼藉。
早起李正在家中的院子里打着太极拳。
王乔儿也早早来到了李正家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