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稍稍点头,“不过那还要看长安令给的价钱。”
房玄龄接过这卷图纸,看着图纸上的山海关。
房玄龄说道:“那就请带路吗?”
王鼎躬身点头说道:“喏。”
李正说道;“在下也从来没有领过俸禄。
李正就在这里喝着茶水,钓着鱼。
李正说道;“陛下不想要征召民力,朝中有富裕有钱,我手中有人手,咱们真是一拍即合,直接谈合作吧。”
房玄龄开口说道;“现在正是修养生息,积蓄国力的是时候,来年又是春种,陛下不想在这个时候征召民力。”
房玄龄收到陛下的旨意,一时间有些疑惑。
李义府拿出一本账册说道:“至于账目我们已经算过了,一共需要八万贯,这里面包括了所有的人力物力。”
听陛下说着话,王鼎就觉得陛下和李正的较劲依旧还在。
又给杜如晦看了看。
李正说道:“拔高了山海关的高度,并且扩建联接东海,修建之后可以很好的抵御东北方向的敌人。”
杜如晦说道:“你门想得面面俱到,我们要是不答应,反倒是我们两个长辈做得不好了。”
李正说道;“哪里哪里。”
房玄龄又说道:“八万贯是可以,但完成期限是多久。”
李正开口说道:“朝中的意思是八万贯可以拿出来,但是这八万贯朝中是需要收取税收的?”
房玄龄低声问道:“海水会腐蚀建筑,即便是建的再好也不会长久。”
李义府早就在这里等着了。
房玄龄喝下一口茶水说道;“还是泾阳的茶水好喝。”
两人看完相识看了一眼。
李义府说道:“这个我们有算过,因为需要调拨人手,等人手到了山海关之后才算开工,工期一共四个月,四个月完工朝中验收,如果质量和工期都没符合,朝中可以扣除一部分钱。”
王鼎说道:“陛下,老奴倒是觉得如果价钱合适的话,倒不如让李正的工程队去建设,朝中派人督工。”
李正拿出一张山海关的图纸说道:“两位不妨看看图纸。”
在凌烟阁看了圈,在凌烟阁的角落上还有李正的画像没有挂上去。
李正喝下一口茶水说道:“你们先说吧。”
房玄龄点头:“另外监工之人朝中指派,并且监工期间所有的俸禄都是你们来出。”
而且泾阳的坊市可以买到更多别样的东西。
这两年李世民攒了不少钱。
处理完朝中的事情,房玄龄和杜如晦便一起走向泾阳。
李正举杯说道:“那就这么说定了,到时候详细的事宜,李义府会和你们商议。”
杜如晦站起身说道:“那我们就先告辞了。”
房玄龄要和说道:“就不要送了。”
走在回长安的路上,房玄龄说道:“八万贯,李正可以从中挣多少。”
杜如晦回头看了一眼泾阳,“至少他不会让自己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