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以体现她这姑奶奶的好了吧。
看他们为了活命,只能纷纷再也不顾脸面的请求宣武帝同意,而结果当然是宣武帝也不得不妥协,并当场写了一份罪己诏,朝四面八方的空旷之地读了好几遍,直到曲洁再次出声表示认可。
几年之后,派过来的这些女子虽然如宣武帝他们所愿,学会了很多先进知识,但回国后的她们却利用自己的身份和自己学会的知识,创办了些女子学院之类,甚至几个公主还搞起平权运动。
看他们惊恐不已,内部撕叉。
然后再被动不断出政策打补丁。
以及人口流动总算不再像先前那样必须偷偷的,隐秘进行,而是开始光明正大的移民,甚至曲洁还特地派了不少人到大乾国境内的穷困地区,受灾地区大肆宣传,宣武帝则是敢怒而不敢言。
帮助有反抗心却无能为力的女子。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大乾国的人口,不断往女儿国流失,如今的大乾国非但没有人口滋生导致的各种问题,反倒因为人口过少出现了很多其他问题。
以及那些问题引发的蝴蝶效应。
又比如说,女子地位得到提升。
建设大乾。
但至少溺婴现象得到了减少。
没有土地的人大多都跑了,有土地的人在耕完自家土地之后又还能租多少土地呢,那些疯狂兼并土地的勋贵和地主们土地再多,没人耕种也没用,只能沦为废地荒地,土地价格能不下跌吗?
争的难分难解。
与其一直被动接受影响。
才派了个太监带着罪己诏出去。
怎么形容呢,就是让宣武帝他们有种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感觉,部分老学究和坚持男尊女卑的,更是认为必须关闭女子学院,避免异端邪说传开,甚至想驱逐从女儿国求学归来的那些公主郡主等贵女,要不是忌惮女儿国,他们说不定还想禁止女儿国任何言论传进来呢!
朝廷内的求新派和守旧派。
主要是学点先进知识带回来。
对了,刚刚我的话你听清楚了吗?
很多时候,很多女子之所以忍气吞声,不是她们不想反抗,是知道反抗也没有用,反抗之后只会更惨,而女儿国的存在则是给了她们底气,给了她们一个反抗之后可以靠自己活下去的地界。
立刻休战,下罪己诏,然后我会派个人过来与你们建交,签订一些协议。
正因如此,宣武帝才勉强保住了剩余大部分自耕农,保住了税收基本盘。
以前人多,同时普通老百姓还没有其他出路可言,即便地主勋贵大肆兼并土地,雇人种田价格极其低廉,或者将田租给别人,分成极高,没有土地的那些普通百姓为了有口饭吃,也只能干。
而朝廷那边为了维持人口增长,不得不一边限制官员勋贵纳妾,一边打击溺死女婴现象,以及配合着搞了些取消女子人头税,家里有多少女儿可以减免多少税收之类的操作,另外还取消了贞节牌坊,大力鼓励寡妇再嫁,四十多岁的寡妇都不放过,真真无所不用其极!
没错,虽然曲洁并没有派人在大乾国境内大肆宣扬平等之类的言论,但是大乾国的女子地位,还是在曲洁一些操作的间接影响下,正在逐年的提升着。
算是认输。
老顽固还在,新思想也没灭。
这么一番折腾结束,不论是宣武帝还是满朝文武勋贵,都没了脾气,不管内心有没有脾气,至少表面没脾气了。
希望获得较为平等的继承权。
还不如直接学学女儿国,这样他们至少能够把控大方向,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每次都是等到发现问题,并且问题出现了很长时间,影响很是深远,他们才后知后觉的去弥补,以及调节政策。
不然,你们可以试试能不能离开京城,但凡现在朝政大殿中有一个能活着离开京城,就算我输,好自为之吧。”
至于允许移民,不得阻碍双方交易之类条款,放在哪都相当合理正常啊!
自己国家留不住人能怨谁?
再加上越来越多的机械出现,越来越多不需要重体力活的工作出现,不少女子走出家门,开始经济独立,整个社会的大风气思想,都因此逐渐的扭转。
甚至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这些情况都直接或间接促使越来越多的女子移民到女儿国,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大乾国男女比例越来越悬殊。
后来宣武帝他们也发现了,一直这么下去不是回事,他们要是再不做些改变的话,日后恐怕国将不国,而既然打不过,又无力阻止女儿国带来的影响。
新旧共存。
目前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只要女儿国不衰败,不灭亡,那么新思想和新风潮就不会被人扑灭,终有一日能够压过那些老顽固、老思想,彻底引领时代。
而曲洁除了继续执行自己开疆拓土和教育普及的政策之外,则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国家政体律法,各部门机构的修缮,以及对皇太女的培养教育上。
她的任务其实已经算完成了,只是继承人还没有培养好,为了不让自己创建的女儿国昙一现,她必须培养好自己的孙女,甚至她孙女也必须培养好一两代继承人,所以曲洁此时不仅需要将孙女培养好,还需要构建一套至少能维系百年的传承体系和皇太女培养体系。
这才是真正的大难题!
毕竟奋六世余烈,最后被败家子三两年祸害干净的例子,实在是不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