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的火还烧着,甚至已经点燃了周围的民居。
牢中关押的数百刑犯,都会在这一天结束自己的性命。
五个黑衣人站在离大理寺不远的屋顶上,冷着眼看着漫天的火光。救火声、呼救声、重物落地声,还有妇女壮年的尖叫声,一声一声传入耳中。
几个黑衣人都蒙着面,只露出一双双清冷如鬼魅的眼。领头的脚下,放着一个鼓鼓的大麻袋。
“谁放的火?”其中一个黑衣人问道。
领头回道,“不管是谁放的,这把火烧起来就是了。”
等火熄灭后,所有的痕迹,都会被掩盖掉。
至于大理寺里的衙役,还有关押的犯人……
民众的性命向来如蝼蚁,除了家人,没有人会在乎他们的生死。
一行人正准备离开的时候,一道清冷的声音从身后响起,“既然来了,不打声招呼就离开,不太好吧。”
来人正是饮血!
——我是分割线——
古代上奏书有奏、章、表、议、上书、疏、状、呈、详、奏折等。
这些都是正式、官方的上书方式,区别是功能不同和常用历史年代不同。比如,章是大臣受皇帝封赏后表恩的文书,多见秦汉。表是大臣像皇帝陈述政事的报告文件,诸葛村夫写那个《出师表》就是这个哈。
奏折出现于清时,在康熙年间形成固定制度。
为了统一方便、阅读顺畅,文里都用奏折,根据情节有章、议、露布等,后面不再说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