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类就是以前在别处有工厂,想进军京市,将总部搬到京市,这种并不想与其他小企业挤在一栋楼里。他们有实力的直接要一块地自己弄园中园,还有就是弄一栋楼,办公、研发、实验到生产,自己就能装满。
产业地产的兴盛是十年后了,现在弄个科技园区,基本就是盖统一的办公楼和厂房,毛坯状态交付,入驻企业也没指望这里能有什么精装修的概念,楼好用不好用都是凭运气,这个园子的厂房不够大不宽敞,那就去看看别的园子呗。
“对,我们也可以自己找客户,让区里审核。我们更主要的是当好管家,入住园区的企业无论大小,都是业主,我们给他们提供更细致的服务,这就是运营。我们有设计、施工、成本和相关管理的团队,也有营销部能够用一些科学方法,招商引资并留住企业。”
林若妍假托自己在南方经济发达的城市以及刚刚从海外考察回来的这套,用未来产业园的运营思路忽悠道:“咱们这个园区未来规划的非常大,政策力度也很好,同样的政策是不是京市其他区县也陆续都会有?科技园产业园全国各地那么多,企业也会选择对自己更方便的安家。”
“那些小微企业想来,已经享受了不少优惠政策了,我们有装修补贴,还有税费减免。”园区负责人当然明白从幼苗培育初创企业,企业成长之后回馈区里的就会更多,黏性也会更大,并不会看不起小微企业。
“我听说,目前这两栋楼的样子就是交房标准了对吧?要在这里安家的企业,自己需要钱和时间来装修,就不是很方便,会让人犹豫。”林若妍顿了一下,“大企业自然有经费和人员操办装修的事,那么初创的企业和小微企业怎么办?”
“那么区里审批这些经费大概要多久,有专人盯着做么?知道做成什么样子么?”
园区负责人点头:“的确有企业来看过后提出了要求,问能不能直接买楼。目前这个项目第一期都不能卖只能租,毕竟是国有资产。企业入住租赁后需要自己装修。”
“这种企业往往并没有更多人手盯着装修。”
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除了个别几家大型老牌的药企,新生的都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并没有特别明确成熟的场地概念。
园区负责人的思想很灵光,立刻意识道:“那你们按照批发价整租过来,将来加价分租,赚个差价?”
林若妍并不否认那是运营的赚钱渠道之一:
“这就是我们提供服务获得的价值之一。我们去调查研究那些企业需要怎样的办公、研发、生产的环境以及基础设备,我们投资把这两栋楼打造成整个生物医药基地的‘样板房’,让那些企业拎包入住。
你们可以将我们视为一个先入住的大企业,同时起到宣传带头作用。其他企业从我们的样板房这里孵化,也给你们减少了麻烦。未来他们成长了,就可以搬出孵化楼继续租赁园区后续开发的那些楼,正式办厂投产。园区保持政策稳定输出给我们背书,就可以轻松收获一个个成熟企业,岂不是互惠互利?”
双更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