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南华的大金矿 (第二更,求订阅)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
这个时代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封锁,只要出得起钱,那些公司,准确的来说,那些资本家们就会毫无顾忌的把他们最先进的技术或者产品卖给任何国家。压根就不需要考虑国家层面的禁止。
这种自由贸易的时代,大概持续到……下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那年月,苏俄就是在这样的自由贸易中,从世界各国引进了大量的机械装备以及技术,甚至还委托美国公司设计航母。
总之一句话,在这个资本横行霸道的时代,钱才是万能的。
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不仅能让南华引进机械设备,还能引进其技术,还有各行各业的技术专家,就像另一个时空的苏俄一样,通过大规模引进设备和外国专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充足的资金。
发展才是硬道理,但发展的前提是要有钱!
尽管巴菲特在伦敦、巴黎那边正埋着坑,可两百万英镑,也就只能满足一时的需求!南华的发展需要长期的资金注入,尽管海伦制药公司作为现金奶牛的赚钱能力颇为可观,可只有一头现金奶牛是不能满足需要的。
“可惜南华没有金矿啊!”
尽管心里这么感叹着,但是很快,朱先海就给自己找到了一个金矿。
与这个时代的跟随德维尔的人们都试图降低钠的价格,以降低新电化学工艺的成本不同,朱先海直接选择了电解法。
尽管工厂是一天两班的轮班制,但实际上,却只有六名雇员——白班和夜班主管,和四名“炉工”来负责这些电解槽,所谓的工厂,其实也就只有两个带阳极的铸铁“电解槽”。
从设计发电机到设计生产所需要的各种设备,这间工厂,应该说车间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一手创建的,就连同工人也是由他亲手培训。
如此戒备森严的地方,到底在生产什么?
没有人知道,武装的警卫并不清楚,他们得到的命令很简单——任何人试图闯入或者擅自外出,一率击毙!
伴随着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发电机开始转动了,置身于有些昏暗的隧道内,朱先海盯着眼前的电解糟,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他根本就是一心一意的扑在这间秘密工厂里。
这种白银也就是只比黄金稍微便宜一点而已。
瞬间,朱先海愣住了,他甚至特意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那家被警卫把守的工厂。
然后呢?
当然是向国外出口铝了,不,是出口“德威尔的白银”。
“目前市场上的铝价格大概是每磅550美元,也就是说,工厂每天的赢利接近14万美元,一年差不多就是……5000万美元!”
铝的电解工艺直到1886年才由美国人霍尔和法国人埃鲁特,在互不知晓的情况下各自发明出相同的专利,尽管这场专利官司在美国打了十五年。但是作为铝电解工艺发明人的霍尔还是成了传奇,他赢得了美国专利史上最大的一笔财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