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这件事怪我,不过,你拿过来的钢板确实非常不错。我们对这种镍钢进行了测试,测试的结果非常出色!比我们的钢——熟铁复合装甲更出色!”
“1854年2月,布鲁内尔与罗素共同启动了“大东方号”建造工程。巨大的船壳使用了300万个铆钉以及3万块铁板,总共有大约12000名工人参加了“大东方号”建造工程,最终在他们的努力下这艘巨轮的诞生了,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任何一艘船的吨位能超越他,可是在此之前呢?全世界最大的船不过只有区区几千吨,而且还是木壳船,可是布鲁内尔和罗素他们因此畏惧了吗?没有,那怕是他们所要建造的是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巨轮,那怕是他们采用的都是从未被人采用的新技术,尽管他们在建造“大东方号”的时候,碰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但是,他们却开创了一个新时间!”
鲁安达点头说道。
“那为什么是你把这个钢板带了过来?嗯,让我猜猜,你肯定是有你自己的想法,或者说要求吧,说吧,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只要我能帮忙,一定会尽力而为!”
南华既然拥有矛,同样也拥有盾!
“我是一名造船工程师,我在英国学习的时候,曾经在船厂里实习过,我们的造船技术现在完全不比英国的很多船厂差,而且相比于英国,我们的装甲技术和火炮技术,也不逊于他们,包括蒸汽机在内的许多技术,甚至还远超过他们,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建造一艘大型的战斗舰呢?英国人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建造了万吨的战斗舰,而现在我们的造船技术,不说不比他们差,至少比十年前的英国造“勇士号”的时候强很多吧!”
其实在做出那个选择的时候,鲁安达压根儿就没有考虑过什么危险。说白了,当时也就是脑门头一热,什么都忘完了。
“可钢——熟铁复合装甲还是比不上你拿过来的镍钢,根据我们的测试,它的抵抗力超过复合装甲20%,换言之即100毫米镍钢装甲与120毫米复合装甲有相等之抵抗力。”
李学林点头说道。
“是的,它是“李氏镍钢”。”
把椅子拉到面鲁安达的面前,李学林问道。
“这么说起来的话,这种钢材可真不错啊!海军肯定会需要这种装甲,嗯,李林?他是钢铁厂的工程师?这是他发明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李学林相信,他用那么“特殊”的方式演示,肯定不是为了钢甲。
何止是非常出色,当他们从把马车上取下来的钢板送到靶场用小口径火炮进行试验时,试验的结果简直就是晃瞎了所有人的眼睛。
对于这个青年,李学林充满了好感,他居然打破常规,用一种极其特殊的方式“演示”了一个对海军,对南华武装力量都极其重要的新式钢甲。
鲁安达的回答,让李学林笑道。
“嗯,这确实是事实!”
“啊?30%!”
“肯定比钢——熟铁复合装甲更好,这种复合装甲是利用钢板与熟铁板的特性,将其两者合成之后再用机器碾压,以使之平整无疵,这样既有钢板的硬度,又有熟铁的韧性,硬度和韧性都达到了平稳,按照我在设计室看到的资料,与欧洲各国使用的锻铁甲相比,超越百分之二十五,换言之即100毫米钢铁复合装甲与125毫米锻铁装甲有相等之抵抗力。”
打量着年青的工程师,他的大胆和直接赢得了李学林的好感,他便问道。
“在“大东方号”之前,英国人建造的是木壳船,而“大东方号”之后,英国却进入了铁船的时代,英国的造船技术,从此领导于世界各国,直到现在,皇家海军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铁甲舰队,也正得益于此!李长官,如果没有当年布鲁内尔与罗素共同启动了“大东方号”建造工程,英国的造船业会有那样空前绝后的突破吗?”
抬起头,迎着李学林的目光,鲁安达继续说到。
“现在我们所需要的就像当年的布鲁内尔和罗素一样的决心和勇气。”
面对鲁安达的问题,李学林思索片刻,然后说道。
“南华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大东方号”工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