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凭借实力说话的,眼下,咱大明固然是活了过来,而且对满清那边也不那么韬着了。
那个歪脖子树吊死了崇祯,可吊不死大明不灭的灵魂!
尽管在《诏书》中,朱先海扯上了老朱家的祖上荣光,标傍的自己这个朱明后裔的正统性。
没错,直接了当的告诉诸国,南华不再是什么南华了,而大明了,这等于昭告世界——大明又活了。
所谓的《告万国书》,说白了,就是为了降温的,毕竟,南华的这次远征所展现出来力量,已经让欧洲上下为之警惕了。
但是有时候,还真的韬光养晦,在南华还没有力量挑战欧洲列强的时候,暂时先这么韬着,没毛病。
有了“大明”这个头衔,招贤纳士自然也就更方便一些,就是对于华夏的老百姓来说,“大明”也比“南华”更亲切。
换句话来说,就是为了给欧洲各国灌迷魂汤,至于他们信与不信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先树立起大明人畜无害的形象,再发育个几年,等完成“一五计划”之后,大明才能有实力和欧洲列强掰几下手腕。
但是倒也没有开地图炮,去表明自己对华夏故土以及东南亚等地所拥有的不容质疑的主权。
郭嵩焘当然不知道,他的一个问题,居然把“大明”给炸了出来,更不知道这意味什么,对于饱受心灵冲击的他来说,心里更多的念头恐怕还是——将来大明和大清如何相处,
当然了,至于在非洲,那不过只是投资而已,非洲是无主之地,大家可以共同开发嘛。
甚至在英国、在普鲁士等国重新有了“黄祸”的说法,对此,朱先海当然是嗤之以鼻,咱那里是祸,分明就是“上帝之鞭”。
当然,更重要的是,现如今满清既然已经和南华签署了条约,大家都已经心知肚明的事情,又何必再绕来绕去自欺欺人呢?
什么朱明后裔,管他是不是的,先捏着鼻子认了,为啥要认?
故国有明啊!
说白了,就是为了让像郭嵩焘这样的人能心甘情愿的投奔“正统”,大明,那才是华夏正统啊!
满清是什么?
不过是窃居华夏江山异族而已。
冈比亚的嘴炮厉害,又有个啥用?
那么现如今,既然已经瞒不住了,那也就不需要再瞒了!
对于大明,欧洲的历史学家们并不陌生,而自从马嘎尔尼访华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学者会把鞑靼人与汉人混淆一体了。毕竟《马嘎尔尼访华日记》以及随行使团成员的游记,在欧洲流行了几十年。
弄明白了朱先海出身来历之后,最痛苦的是恐怕还是流亡欧洲的智利以及阿根廷的权贵们,他们的心里是那个憋曲啊。
你中国皇帝的后裔,想复国就去中国复你的国去啊,怎么偏偏跑到了南美“复国”,这复的是那门子国。
什么时候,智利、阿根廷才能复国啊!
也就是在他们的这种万般憋曲的心情中,南华,不,大明皇帝、智利以及阿根廷的征服者,朱先海陛下终于踏上了归途。
皇帝陛下忠实的布宜诺斯艾斯一直在期待着皇帝的返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