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洋车夫一口流利的官话,看着穿着件写着“1204”数字的绿马夹,郭崇焘只觉得这一切有些不可思议,哪怕是在英国的时候,经常做洋人车夫的马车。
这里的洋人不仅说着中国话,而且还和普通人一样掏力气干活。
“老爷,这洋人骑的车子,瞧着就稀罕的很,要不咱就坐这车吧。”
居然是个洋人!
电车,几乎所有外国人的游记都会提到它,现在伦敦以及巴黎等国也有了电车,当然他们是引进的大明的技术。电车驶过时,钢架下横空架挂的电车线时时爆发出几朵碧绿的火。
“老爷,你看,这里程3412,高一个数就是一公里,”
就在郭崇焘的心底这般长叹时,一辆三轮车伴着“吱吱”的刹车声到了他的面前,一个头戴草帽,身穿背心的车夫冲着他咧嘴一笑。
微微点头,对于里程表郭崇焘并不陌生,在英国做出租马车时,也是按公里数收钱。
居然还说着一口官话!
在郭崇焘和妻子郭氏惊讶的合不拢嘴的时候,洋人车夫笑道。
“老爷一定是刚下船吧,我这车子虽然没有电车快,可做着舒坦啊,车费也不贵,一公里也就五分钱。”
那怕是在英国呆习惯了,郭崇焘突然觉得非常稀罕。
“我是大明人,我姓费,叫费思华,思,就是思念的意思,华嘛,就是中华,大明虽是异域,可却也是中华……”
终于,船靠了岸,郭崇焘夫妻与来自欧洲的乘客们一起下了船,在海关那边,他和很多初来大明的华夏人一样,都要面临着是从本国人通道还是外国人通道的问题。
洋人拉车……稀罕啊!
“老爷,您请上车!”
想了一会,他还是选择了外国人通道,他确实是拿着签证过来的,而且还是外交签证,他和大明驻英大使也算是朋友。
这个世界上什么最让人惊讶?
“老爷,您说,这洋人说的官话,可比我还地道呢。”
为什么如此,大明自然有大明的规矩。没有流辫不留头,都已经是非常文明的了。
这一幕当然稀罕了,毕竟对于大清国的人来说,他们早就习惯了缝洋必跪的日子,现在在大明看到有洋人在那里骑车拉生意,怎么能不奇怪呢?
“这就是大明啊……”
“哎呀,瞧着老爷您们就是体面人,和平饭店,那可是咱大明最高档的饭店,全大明也就只有三所五星级饭店,应天、南华和临海,一个地方一所。住在里面的可都是非富即贵的体面人……”
洋人……大明人?
而他呢?
中国人……大清人……
洋人车夫的似乎是在提醒着郭崇焘,在这里他是外国人。
心情有些复杂的郭崇焘,甚至没有什么心情去欣赏眼前这座繁华的不夜城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