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79章 想当官的康南海(第一更,求订阅)  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979章 想当官的康南海(第一更,求订阅)

1871年3月15日。

首批考取“华夏教育基金会”的100名留学生,在宁波码头登上开往大洋彼岸的移民船。

这是基金会资助的第一批是留学生,他们和天国官派的200名留学生一同前往大明留学,两拨人都是今天上午登船。

这些人当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4岁,年龄最大的足足30岁。

说实话,华夏教育基金会提供的留学经费并不算多,平均每个学生也就200元左右,其中学费根据学校不同少则60元,多则120元——大明有大学是需要学费的,但是大学的每一所大学都会根据成绩提供多种奖学金,几乎可以覆盖100%的学生,即便是最低级别的奖学金,也足以负担学费。不过,生活费就需要靠家里资助或者是自己打工来维持留学生活。

不过教育基金会每个月都会向学生提供6元钱的生活补贴,这基本上足够留学生们的正常开支。虽然远远比不上官派留学生每月20元的津贴,可却也够他们生活的话了。

其实,那怕就是大明不提供生活补贴,也会有很多有许多人愿意到大明留学——当然,这需要等到第一批留学生归国,在南北两地纷纷受到重用之后,面前留学红利,他们自然而想要抓住它,这属于人间常态,在另一个世界,始于清末的留学热潮不就是如此?

一方面固然是青年学生们希望通过留学找到强国之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留学红利高啊——留学生归国很容易受到重用。留学热情自然是一波高过一波,在留学日本烂大街的同时,甚至还有人借个几百块钱,就敢大着胆子出国去欧洲、去美国留学。

不论那些人是报着什么样的目的留学,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留学生把西方科学带到了这片古老的土地。

此时,这些留学生无不是满怀期待的看着大海,他们知道自己即将远赴重洋,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学习从未学过的知识。

到了大明后,为了解决生计,康有为一边做工一边求学,用了三年才考入并不怎么出名的南河大学,不过即便是如此,康有为仍然信心十足,只等着两年后毕业,返回大清……不对,大清已经亡了,现在是中华帝国了。

说罢他就匆匆忙忙的赶到教务楼前,在教务楼前已经挤满了人,就像国内放榜一样,只不过这放的是助学金。

“广厦,助学金名单颁布了,你快些去看看吧。”

十年之后,在大明的几乎每一所大学之中,都有来自华夏的留学生,有上千人在大名的高等学校之中工作,即便是如此,也无法满足华夏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毕竟,这些大江南北兴建起来洋务工厂以及上万公里的铁路、矿山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虽然可以雇佣洋员之外,学成归来的留学生才是真正的自己人,在企业中无不是颇为重用。

什么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就是这了!

“正当防卫……”

也正是从那一天起,天国也开启了求知识于世界……不,求知识于大明的道路。

正研究着正当自卫这个问题的时候,突然有人走过来,悄声说道。

想当官自然要留在衙门里头才能当官,所以学法律就是成了近途,于是乎和许多自费来大明留学的人不同,三年前,乡试未中的他,直接在返乡途中改道海州,然后在海州买了一张船票来了大明。

或许此时他们的心里还没有这样的念头,但是很快,这就会成为他们中许多人毕生的追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