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一上任,张佩伦就做好一件大事!
在他离开徐州之前,就特意申请了一笔资助款,用于资助自费留学生,他所资助的留学生,并不局限于朝廷治下的自费留学生,就连同天国那边的自费留学生,只要拿学籍注册表申请也可以申请生活津贴。
“今日大明有华夏自费留学生千余人,朝廷每月只需要区区数千元,就能够笼络人心为皇上所用!”
张佩伦的一番话,说服了当时还尚未登基的李徐州,于是乎驻大明总领馆得到了一笔款子,专门用于资助自费留学生。
不得不说,不过三十四岁的张佩伦的眼光确实毒辣且老道,一眼就看出来资助留学生的好处。
说白了,就是争取这些人能够为已所用。
但也就是如此了,来到大明的这几个月里,在亲眼目睹了大明的繁华与强盛之后,张佩伦的似乎明白了为什么那些军官会行兵谏。
满清不倒,华夏就不可能推行维新变法,不变法维新,不行新政,华夏就不可能富强。所以,打倒满清就是最后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在心下冒出这个念头的时候,张佩伦把目光投向坐在副驾驶位上的詹天佑——他也是兴汉会成员。
去年兵谏的干将之一,在“兴汉会”起事军官纷纷受到重用的时候,他为什么会被发配到大明?
原因很简单,他用枪逼着今上通电反清,没错本是大清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的李大人之所以走上了反清之路,虽然和其不被朝廷信任,甚至屡遭打击有很大的关系,但去年反清却完全是一个意外,纯属无奈。没错,这是被逼出来的“老大”,赵匡胤黄袍加身那是做戏,李大人被逼上位却是真的。
“大人,按行程上来说,咱们要到机车公司去看看。”
“机车公司?那是得看看,在离开徐州时,听说朝廷要修关内外铁路,要把铁路修到黑龙江、修到恰克图,以移民实边,防止俄国人染指,这修铁路自然是要进口机车的,嗯……”
“大人,想要争取银行界的支持,其实倒也不困难,如果大人没有熟人的话,不妨先从钢铁公司、机车公司这两边下手,毕竟,将来路轨也好,机车也罢,总是需要从他们这边采购的,不过,下官以为,大人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和大明谈判修订新约,非如此不能自强啊!而大明为我华夏友邦,自然乐意助我成事的!”
闻言刘昆鹏就意识到陛下肯定是打算有所行动了。
刘昆鹏回答道。
詹天佑的话,让张佩伦深以为然的说道。
“陛下是有其它的安排?”
“听说张佩伦正在各地参观?”
“是的,这个人朕还是要再见见的,其实,如果有必要的话,朕更希去一趟东瀛,到那里和李徐州见上一面,讨论一下帮助华夏实现工业化的问题。”
大明虽是友邦,可毕竟也是列强!
这一点上,张佩伦的判断倒也没有错,便凡是列强国家,他们肯定是要首先考虑利益,而且国与国之间,本身就是利益至上。不过,他并不知道的是,对于华夏,朱皇帝早就有了相应的打算。
“陛下决定要全面援助徐州吗?”
“眷城,咱们接下来去什么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