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是时候了……”
“什么是现代金融业?是银行吗?”
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帝国银行也将会从中获得极其丰厚的利润,毕竟,每年7.5%的利息可是极其丰厚的,大明的外债融资利息也不过只有3.5%,内债不过区区3%。这是和国家信用有很直接关系,信用好的国家,国际债券利息低,反之自然就高了,英国的国际债券利息仅仅只有3%,但是罗马帝国却高达5%,国家信用有时候,真的很关键啊。最少在国际信贷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信用,信贷成本就会明显增加。
作为银行经理的李佑安很清楚,神州的“废两改元”已经是迫在眉睫了,不是他们想改不想改的事情,而是他们必须要改。
是朱雀大街?
但是这家银行却是……皇家的,而不是帝国的。
第八大街是南华最“古老”的街道之地,早在20年前就出现在图纸上,18年前这条大街出现在世人面前时,第一栋建筑就是南华银行,也正是从那时起,这条大街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从此之后这里云集了大明的银行、保险以及证券交易所等各种金融企业,而现在则以“大明的金融中心”闻名于世。
对乔致庸的解释,李佑安只是不予置否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帝国的金融中心?
不在帝国的中都,也不是曾经的首都应天,而在南华。
其实当年大明以应天为都城市的时候,就曾考虑过是否把应天建成“中心”,当然也包括帝国的金融中心,但是这个建议被朱大皇帝一票否决了。
这份报告是帝国银行将全面参与神州“废两改元”的报告,根据报告帝国银行将会提供4000万元贷款支持“废两改元”,而相应的从此之后,神州的金融将会和大明帝国高度捆绑在一起。
或许那条大街是南华的主干道,是最繁华的所在,但是事实上,这座城市的中心却是第八大街。
“规矩不全时宜了是一定要改的,目前神州新朝初定,必定会大兴新政的,改革币制是势在必然,毕竟,所谓国政无非就是财政,改革币制不仅有利于实业发展,也有利于贸易,最重要的是朝廷也能够从中获利,所以,神州推行“废两改元”已经是迫在眉睫,这个时候,乔先生想办钱庄,肯定是不合时宜的。”
“哈哈,银行……只是其中之一吧,这样,要是乔先生感兴趣的话,等到了南华,不妨与在第八大街参观一下,那里可是帝国的金融中心!”
“这千百来规矩不就是一直如此吗?银两银两,说的不就是银两吗?”
在朱大皇帝看来,首都就是首都作为政治中心就差不多了,没有必要为了成为金融中心,把银行、保险公司迁往首都。
而在这些机构之中,最引人瞩目永远都是大明帝国银行——大明帝国银行,他的前身就是南华银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就是帝国的中央银行。
“有些事情是必须要改的,乔先生,世界大势如此,顺者生存,逆者灭亡,神州欲求富强,就非得整顿金融,建立现代金融业不可以!”
这也是“华夏一体化”的一部分。
但是最重要的并不是利润,而是帝国银行将会通过神州的金融改革,直接参与其中,甚至掌握神州的金融,令两国金融业实现真正的一体化。
对于国家而言,或许是两个国家的金融一体化,但是对于银行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一体化,而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帝国银行的触角将会深入到神州的各个方面。
想到这,胡光墉的脑海中浮现出了陛下常说的那句话。
“掌握金融就是掌握世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