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李庆恩的解释时,钱德功点了点头,然后用略为感叹的口气说道。
大明怎么亡的国?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嗯……”
瞧了瞧信,李庆恩一副了然状,曾经身法部尚书的他,又岂不知道,大明的那些卿士们,最喜欢的就是通过“冤案”来刷存在感,对于他们这样刷存在感,他从来不反对,毕竟,在他看来,只有如司法系统受到了各方面的监督,才不会出现冤案,至少可以减少冤案的发生。
“当年,早在公司时期,陛下在设立公司的体制时,就考虑到环环相扣,互相制约,我大明的行政体制大抵上也是如此,即便是军部,看似独立,但是行政院却可以通过军费以及军费审核来约束军部,没有谁的权力是一家独大的。”
“从表面上,这件事是军事法庭审判,法部不能插手此事,但是这位吴华孙已经退役了,既然他是普通国民,那么法部就可以插手此事,只经他的家属上书,那么法部就有责任派员调查此事,如果确实有冤情,法部会直接要求军事法庭重新审理此案,如果当事人同意的话,法部会派出代表律师为其辩护。”
“需要给军方提提醒了。”
“这样,你看看和法部那边沟通一下,最好是中级官员出面,不要让问题变成陆军部和法部之间的问题,你看看选一个可靠的人,把案子交给他。”
“不是我的意思,陛下既然把这封交给我,自然有陛下的用意,我的问题是,李尚书你曾是法部尚书,论法学造诣,大明能与你相比的人没有几个,从法律上来看,行政院可以插手此事吗?”
“顶多就是借鉴了履带的思路,就这……也构成了泄密,防患未然,是时候敲打一下军方了。”
将相不和,天下不宁。
而且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无论是获得“卿云勋章”的“卿士”,还是获得“铁勋勋章”的“勋士”他们都尽职尽责的履行着监督官厅的作用,这也是大明官场没有丝毫旧时弊端的原因。
“哦,原来如此啊!”
“而且从案情上来看,这个案子,军方确实有些蛮横了。”
既然这事涉及到了陛下、皇后,还地方上的卿士,那这件事肯定是要插手了。
翻看着手中的报告,朱大皇帝的自言自语道。
朱大皇帝自言自语之余,从桌子上拿出了一份使用手册——手提轻机枪的使用手册,这是他从系统商城里来的,在这去的几年里,通过不断的短期模拟,商城里的产品年限已经从1880年的发展到了1885年。
而这种手提轻机枪,其实也就是冲锋枪,它是明年推出的商品。
最匪夷所思的是——它是大明的民间推出的产品!
冲锋枪出来的居然比半自动手枪还要早。
是不是很神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