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经历司
“但凡有才的人,都颇为自负。”
陈策感叹了一声,再看向唐清安,眼前的人不正是有才的人吗?又才十八岁,年纪轻轻就受到贾府的赏识。
哪怕按部就班的等下去,大好的前程也不会少了他的。
自问换成是自己,也做不到平常自如,多半也会傲气凌然,得罪人而不自知。
在公事上得罪人,还不算可怕,就怕引起了私愤。
而眼前的后进,性子沉稳的真不像一个年轻人,不骄不躁,不急不缓,这等品质太难得了。
这种人在官场上才能走得远。
如今辽东多事之秋也,正是武夫展露拳脚之际,天时地利人和,此人三样都占了。
辽人守辽土啊。
只是今日世叔有点奇怪啊,对自己态度仍然不错,但是总感觉口气变大了。
听到白养粹这个名字,唐清安恍惚了一阵。
辽东都司在大周初是军事机构,最开始叫做定辽都卫,后来改成辽东都司,归制与山东布政使司。
一个户科的司务,哪里来的底气呢?虽然和对方接触的不多,知道对方不是大包大揽不自量力的人。
虽然来得晚,但是陈策却很快就见到了辽东经略。
至于开武举,也是不定期没有成规,对比科举的严谨,武举更像戏班子唱戏一般。
只是。
毛文龙参加武举,同样也是因为有关系,可以操作升职,当时他是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内丁千总。
“你明日去兵巡道报名武举,我这两日会请白养粹见个面,托他介时关照一番,你的武艺骑射如何?”
和内地不同,辽东以前是边荒之地,人烟稀少,所以设立军户屯边,设置定辽都卫,同辽东节度府一起防御蒙古。
“中等偏上,算不得突出。”
辽东如今本来就是麻烦缠身,再来个贾府,那就是烦上加烦。
“唉。”
在他看来,贾府就是个麻烦。
王镇多年来做官养成的习惯,不以事小而轻视之。
大周承袭明制,武举一样不受重视,因为武官多为世袭,考中武举也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凭白浪费力气,武举更多的只是个形式。
唐清安属于朝中有人,参加武举可以获得好处,这种则另当别论,就和毛文龙一样。
翼所是陈策的字。
舅舅不是官场中人,不懂其中的奥秘,觉得武举沾了个举字,下意识的就重视起来。
因为辽东这片土地上没有二司,所以辽东都司的职责和内地也是不同。
辽阳一处,金复海盖一处。
虽然还是相同的时空,但是中国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当年的战乱波及全国,所以穿越至今,没有听到过前世的名人。
年前来辽东都司入职,当时就说好年后会来兵巡道报名武举,所以陈策有此问。
“老爷这人最没有耐心,对你好的时候那是真的好,但要是对你失去了耐心,那可就是又打又骂。”
像辽阳兵巡道开武举,并不会有多少人报名,也没有什么藏龙卧虎之流,因为历史上就是如此。
最后到崇祯朝锐意重武,才开始制度化,仿照科举定三甲,才正式有了武状元之说,在之前地方兵备道中了武举,也只是武生而已。
王镇任职兵部右侍郎,朝廷任命经略辽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