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9章 我为辽东王  红楼从辽东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如果陕西民乱不能成事,说明大周国内总体上百姓还是安居乐业的。

只要谁能带来粮食,谁能为他们提供武器,这些人不但没有野心会和人争权夺利。

“将军把希望放在民乱之事上,此事太过玄乎,那万一民乱成不了气候呢?”

所以从穿越时,他想要出人头地,往这方面而努力,而到了辽东后,在血与泪之中。

对不起数百万信任他,把命交给他的辽民。

这些军中子弟,愿意帮他,愿意随他奔赴凶险的战场,放弃亲卫营这等最佳升官所在之地。

这无数处的义民,靠着拳头让蛮族无法摧毁,最后却因为粮食而大量的饿死。

军队作乱,从来都是自上而下,因为将领的野心。

这句话堵在了他的喉咙中,他有些不想说出来。

这数千队长之心在将军。

“将军。”

“你当知我心,盼伱以此为重。”

只几次民乱才摧毁了国家的统治,将军为何这般轻信陕西的民乱就能摧毁大周呢?”

每个阶段人的追求是不同的。

贾鉴在金江镇,可以说是一名独属臣。

穿越前。

只能选择放弃收留的部分的辽民。

原来这才是将军不愿和蛮族媾和,哪怕金江镇没有积蓄,也要挤出积蓄打断蛮族进程的目的。

他当然也想入主中原,治理各地。

大周全国各地多次的军乱,都是底层的士兵自发鼓动起来的,从下逼上的作乱。

他笑而不语。

将军到底是妇人之仁,还是格局高远之伟岸之人。

唐清安从一名喜欢玩闹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名鼎立门户,一门心思担负起家庭责任的一家之主。

金江镇处于朝廷和蛮族之间,缺的就是时间。

……

数百万辽民信任之心,就是督导他走上正道的无形的“鞭子”。

贾鉴复杂的说道。

大周朝廷但凡能支援。

但凡古今有将军如今之势,莫不是以入主中原为目标,以此而延伸出各种谋略。

唐清安深知形势,不惧蛮族,不惧朝廷。

既如此的话,金江镇数百万军民,绝对不会背负上霍乱国内百姓的恶名。

不过这些义民, 没有留在史书中,只留在了寥寥数言的杂记里。

将军不认为朝廷能对付得了金江镇,理由就是在此事上,实在是太荒谬。

因此。

营口,涌出了军队。

将军没有去参加军中的晚宴。

粮草从各地开始送往盖州,岫岩,凤城。

节度府各马,带着第一军令,奔赴各地。

他没有这份本事。

辽军。

只要读过书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很多人到了这一步,都会开始防备。

倒是金江镇。

第二日。

“民乱亘古及今从不停歇,太过久远不提,前明从立国之初民乱不断。

辽民但凡能吃上一口热乎的, 生出丁点力气, 不可计数的人不顾性命的杀蛮。

那么势必影响金江镇明年的计划,耽搁金江镇积蓄力量的时间。

“因为不只是民乱,还有军乱。”

一队队的金江军,带着鸟铳,大刀,铁锤,盾牌等武器,气势汹汹,毫无畏惧的奔向前线。

唐清安知道葛世峰所求何事。

唐清安说道。

穿越后。

能改变人的认知。

选择放弃了上策,不愿坐山观虎斗,而是亲自下场,以金江镇之潜力来助力朝廷。

金江镇需要防备朝廷。

是具有大格局之伟才!

贾鉴心服口服。

而他这回要出动数万军。

未来必定是以救世主之态,来站在全国百姓面前,而不是武夫作乱,以武得国。

人的格局是不断成长的。

所以我认为大周局势堪忧,欠缺一根火星而已。”

这需要一批志向坚定的高举薪火者,乃至土地上血流成河。

朝廷还是人心中的朝廷,是大势。

唐清安从来都是避免这个称谓。

民心所向, 军心所指, 无坚不摧!

很对人反对这回出兵。

国内百姓都生活的极为困苦,不过陕西更重,已经不少的百姓聚众起来。

因为朝廷在对付金江镇。

“你当知我极为关注陕西之事,你也同样知道,陕西各地民不聊生,其实不只是陕西。

不过那天将军特意让他去看。

这。

因为历史上,好像没有人做出将军这种选择的人,他暂时想不到,这到底是好还是坏。

当年的瘦弱少年,已经成长为一名孔武有力,面露精悍,浑身杀气的年青小将。

蛮族还是那个蛮族,仍然强盛不可小觑。

贾鉴镇定不了。

他奔波各地,收拢各地机密事务,都需要当机独断,权利极大。

介时。

为了未来民族的生存空间,唐清安可以做到带领金江军远征海外。

葛世峰磕头,起身,擦泪,坚定的离开了亲卫营。

只靠着这些义民就能让蛮族败退。

贾鉴愣了愣,不过还是不敢认同。

唯独大周不同。

而时间紧迫。

成王败寇。

“去吧。”

唐清安轻声说道。

金江镇的雏鹰们。

要出巢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