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0章 开端  红楼从辽东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相当于四户人家养一兵。

辽东王是当定了。

还有兵甲火药盾牌等等军备不提,马匹,牲口的草料,这些大型牲口的草料需求,不下于人,甚至是人的数倍。

身旁军事的谢友成,脸色并不轻松。

哪怕本土人口才不到两百万的荷兰,哪怕面对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

谢友成也轻叹了一口气。

唐清安感叹道。

不过辽民饿了七年,唐清安想要数百万辽民吃饱几年,养好身子,以免老年困顿。

国内南方的粮食,他已经运来了,每个月都有,东南亚的海贸,粮食也运来了。

辽东没有州府,全部是军户,军户所产供应辽东军队,一直到政治败坏。

一年合计为百万两银子,也是不足以解决军饷。

金州,复州,盖州三地都落入了金江镇之手,加上金江镇这些年的屯田。

十万兵。

这是人的需求。

辽东不是东三省。

也当解决。

这个皇帝固执起来,可不会听人劝,既然打定了主意,让咱们金江镇和蛮族决战,就不会轻易的更改。”

但是新收复了复州和盖州,就完全不一样了。

金江镇的兵不是卫所兵,而是营兵,不事生产的职业兵。

朝鲜的粮食更是年年加码,已经挤不出多余的水分。

听到这个数字,唐清安立刻计算了一半,如果以全年吃饱来算,缺口为一百三十万民。

随着辽民的稳定,又从朝鲜国内吸引了大量的妇女。

如果明年要和蛮族决战。

“那才好。”

后世沼泽,老林的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是指的黑龙江,而不是辽东。

以前朝廷还未打压金江镇,能从朝廷获得补给,现在没有理由,是很难获得的。

两人看向负责军需的谢友成,果然苦着一张脸。

“五年平辽,朝廷已经同意了。”

唐清安感叹道。

每月可获得近七万石渔获,避掉风浔期,一年可获得六十余万石渔获。

辽东,自古以来,史料明确记载,从战国开始,就以产粮著称,而且辽东气候稳定。

战马,驽马,驴,骡等牲口的草料,同样是天文数字。

就算是辽东几百万民,哪怕是忙月吃饱,闲月半饱的日子,也是乐意至极的。

而且既然他来到了这个时代,当然要改变这些弊端。

连零头都没有赶上,不过九千万斤鱼,按人头分,不论老幼,每人一年可分近三十斤鱼。

金江镇节度府支使冯胜之,主判官顾应时,两人一脸的憔悴,又神采奕奕。

仍然还是本世纪的海上马车夫。

“渔政呢?”

从漠河到大连,相当于从大连到台湾的距离。

顾应时说道。

“咱们的皇帝亲政了,正等着大展拳脚,文治武功,连他的亲叔叔都打发去了宁远。

可是现在的唐清安,还是皱起了眉头。

而辽东的平原,就是金州到沈阳,辽阳,开原这一带。

三百万民,平均下来是不到四十万户。

这就是冯胜之前两年,除了儒家教育的影响,坚决反对将军和朝廷决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倒是意外之事,没想到官府组织屯田下来,百姓的生育欲望却增加了。

因为即将分田,且承诺未来取消了人口税,辽民信任金江节度府,因此谁家都不会淹死婴儿,大量的婴儿得以存活。

因此虽然只收复复州,盖州一年,却已经能让百姓自给自足。

辽东在后世只是辽宁省而已,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是前明的,乃至大周的奴儿干司。

金江镇受生产力的困扰,例如盐的不足,冰窖的不足等,导致一年才九千万余斤。

一共收获蜀黍,稻谷,麦谷,番米合计九百万石,已带壳保存入库。

他不缺时间,更不缺如何带领金江镇走上正确,迅速,不可抵抗的强盛辉煌的道路上,所需要的指导。

压力反而转移到官府上了。

以朝鲜国的体量,如论如何也不可能供应得了全部所需。

民不聊生,才导致辽东事坏,以致于需要国内的供应,供给营军。

你们列一个单子出来,我递给朝廷。”

一百八十万两军饷,六十万石粮饷,还是只算了十万营兵,还有两万守军没有算。

“谢司马,你把军需尽快列出来吧,和冯支使,顾判官商榷准确,我再来和皇帝约个时间,坚定他的主意。”

以前金江镇只有金州,因此金州虽地肥,却也无法一时间养活百万民。

驮马,驽马,骡子,驴子等等,每头牲口每日的草料。

……

所有事都要提前计划,并且做到万无一失,不能出错。

军国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出了一处错,就会导致前方军队跟着出错,军司上下的官员,忙得焦头烂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