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1章 林如海升官  红楼从辽东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已经在家中几日,虽然不如贾府宽敞,倒也过的舒心。

甄家被抄家时,都提前藏好了家产,更何况林如海,虽然被朝廷抄了不少,但还保留了众多的家资。

有官员抢先答道。

生产力甚至不如现在的清末,只辽东就靠着闯关东的百姓的自救,养活了一千多万人口。

然后又能站稳巡盐御史之职位多年,可见他的应变性。

他是明眼人,同时极能顺应形势改变自己。

民政设立了,军备上也不能疏忽。

他在金州年余。

唐清安也没有多言。

这都是金江镇多年来的成果,在座的官员,都是参与其中,谁都充满了成就感。

以前金江镇管理民生,因为顾忌朝廷,遮遮掩掩的,名不正言不顺,极其的小家子气。

随着年关将至,各地的官员,也纷纷回到了金州,关于金江镇的变制。

但是并不是完全放手,官府手中,除去分田之后,还需要上百万亩的官田。

林如海则热情的见了每一个人。

甚至冯胜之,顾应时等,都来拜访了林如海,商谈关于金江镇的改制,其中有否疏漏。

林如海则在妾室家中,惬意的合着茶水。

居中调度的节度府,其中设立吏,户,工,刑四科。各科主官分别为顾道初,陶鏴,蔡文,邓章。

众人都笑了起来。

对于国内的形势,他也看在眼里,积弊之深,他又如何不知,本来就深涉其中。

巨大的舆图上,各个城池表示的清楚。

然后就是巡道司,主官郑永廉,负责督查各地政令。

“以姑娘的品性,嫁给普通人家,只怕引来祸事。”

至于林黛玉的嫁妆,就是贾母亲自提前备下,以还此情。

十一名知府,将决定金江镇未来的民生,能否达到平辽侯府的要求和期望。

设立兵备司,主官方士珍,各地设立兵备道,负责百姓中青壮农闲时的训练,成为军队的辅助力量。

涉及自身的利益,没有人不上心。

北信口,南信口,熊岳驿,榆林铺,寛旬,得利赢城,新金,永宁监城,营口,十井,北井,西洼,东洼,小旬,大旬等等小城。

包括林如海也是如此。

林如海笑道。

这颗钉子,已经发挥不了作用。

这是他和将军夫人之间,两人虽然未见面,却已经达成的默契,哪怕自始至终没有明言。

因此林府并不缺少锦衣玉食。

外面守卫的侍卫们,也骄傲的挺起胸膛。

马车入了平辽侯府。

众人兴奋。

但是放在辽东,卫所制管理辽东,从前明到如今,数百年来,第一次迎来的大变动。

她们这些年老体衰的妇人,日后不定还要靠着姑娘过活,心中当然也着急。

而唐清安之所以如此有信心,是因为确定辽东,是必定能开垦出足够的田亩的。

林如海回了金州,林黛玉久不见父亲,被接了回来,林黛玉也想要回来。

军司左司马谢友成,右司马王宣,掌书徐辉。

又去过朝鲜一段时间,深知金江镇的强大,以及在朝鲜的影响力。

“你们不用操心,我心中自有计较。”

唐清安语重心长的说道。

所以哪怕他家资不菲,家中生活却不奢靡,也不俭朴,顺其自然,更令人心服。

从商议,到诸部细谈,到最后敲定,已经过去了两年,如今终于到了见分晓的时候。

是保证金江军万一出现意外,金江镇仍能自保的最后军事屏障,以及补充金江军的根基。

还有更加广阔的奴儿干司,虽然不如辽东地平,但是同样养活了千万的人口。

见老爷如此说法,姨妾才不在多言。

虽然生活富裕,但是老爷毕竟是罪臣的身份,耽误了家中姑娘的婚事。

海州虽然还在朝廷手中,但是朝廷在海州没有百姓,只有史鼐的上千兵。

林黛玉恋恋不舍的辞别了父亲,红着脸上了马车,带着雪雁,紫鹃,春纤,三名兴奋的丫头。

众官员虽然感到压力大,但是习惯了屯田上的难度,众人都没有觉得完不成任务。

而且国内的邸报,金江镇一份不落,他也都观看过。

终于获得认可,成为了金江镇的官员,将要开始他新的天地中的奋斗。

同时他们有他们的优势,其于微末,都是实打实走出来的人才,能担任事务。

金江军的改制,虽然学习了内地,但是仍然较偏重军事方面。

因为金江镇还在扩张的道路上。

军人的牺牲要更大,因为他们付出的性命。

所以金江镇更多的利益,要放在军士的身上,又不能影响民生。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