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67章 东王的野望  红楼从辽东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大员岛设府,归入福建省。

人生只有几个十年呢?

十几年的时光。

作为一名藩王,没有藩王会嫌弃自己的领地大。

最南部靠近大员岛的先岛群岛,纳入了福州府的管理。

不但会降低经济水平,减少内需,大量的贫困人口,也会导致积弊的产生。

番薯和玉米加入了轮作,为人均增产了九十斤,让人口的增加带来了实力。

“设立皇家内务府。”

西藩和北藩最没有人愿意去,最后提出只要能开垦的过来,开垦多少田亩就是多少。

唐晏乾皱眉。

唐清安现在有十几个子女,以后就是十几支。

而是把琉球国分为三部。

东藩和南藩倒是有了起色。

父亲会同意吗?

金州的教育,朝鲜的教育,军队的锻炼,他已经是一名深得人心的藩王。

第二年移民了五十万。

南藩藩国,汉人数量超过了三百万。

倒幕军从弱变强,打的幕府军节节败退丢失土地,就是靠着大顺提供的物资。

而唐晏乾认为应该是东藩。

“萎靡本土,蚕食各方。”

“原皇城太监,安置到庄田养老。”

有番薯和玉米,大顺至少五十年内没有忧虑。

“不能接受转变的士兵,可以返回国内,也可以退伍,安置在东藩藩国。”

不过他没有时间留在王府。

不过那时候,唐清安也所无所谓了。

最北部靠近九州国的奄美群岛,纳入了济州府的管理。

而幕府军越打越不像正规军,像叫子军队。

他要顺着父皇的心意,来谋求自己的利益。

西伯利亚有多寒冷,人口才多少。

就说清朝的统治者吧。

同时。

如果这样都能断绝血脉,那就顺应天命吧。

说来说去。

中部的琉球本岛,纳入了浙江府。

非常可笑。

“另外日本的北海道荒芜,充满了未开化的土著,儿臣认为不应该浪费土地。”

人是有感情的。

收复的大员岛纳入福建,由福建地方官府也在组织移民开垦土地。

“三代之后,这户富裕的百姓,就会沦为贫民。”

根据自己收到的风声,随着德川家光的病逝,幕府军注定了会陷入灭亡。

就连琉球国,父皇都没有给自己。

不过他喊出的可是国强民富。

更是数千里之遥远,想要威胁国内,至少要在海军方面强过大顺帝国。

“打击四国,可以削弱倒幕军的实力,而四国的人口青壮,儿臣认为应该送给幕府,为他们补充军力。”

以后日本的形势,就不是他操心的了。

至于西疆。

大顺与日本的贸易,除了能获得白银,已经越来越无利可图。

“所以东藩回武力占领北海道,希望有东海舰队的支持,以及葛将军的协助。”

北藩藩国面积最大,比中国内地面积都要大,但是汉人数量,包括军队也才四十万。

文华殿。

……

“德川家光死了,现在我们要立即改变态度。”

不过大顺不会让日本出现胜利者。

他们入关后,反而把宁古塔当做了流放地,成为对犯人最严厉的处罚之一。

这也是东藩为什么能人口突破六百万的主要原因。

唐清安慢条斯理的说道。

如果是前前明朝的朱棣事例倒无所谓,就怕像晋朝的八王之乱,败坏了国家。

利是不变的。

唐清安不置可否。

一夫一妻制度,还能消减贵族的繁衍。

“藩国与国内相隔数千里,地广人稀,如果这都能对国内造成威胁,说明国内制度不堪。”

自古就有移民大员的事迹。

彭大海担任大军主帅十余年,东藩王的威望,哪怕在九州国都不如彭大海,何况日本本土。

东藩藩国,汉人数量超过了六百万。

唐清安举得例子,说服了内阁。

“施行一夫一妻制度,废除纳妾。”

胜利者只有一个。

他想要的是整个日本,都成为东藩的藩地。

现在的他虽然才二十岁,但从小的奔波流离,让他深知民间的疾苦,锻造了坚韧的性格。

“终止向倒幕军的贸易,因为倒幕军至今没有松口,把四国割让给东藩。”

……

至于荷兰人,连西班牙人都不敢对抗大顺,何况现在的荷兰呢,同样早就乖乖的离开。

所以移民的事,唐清安不但要督促同意,还要大力的推动。

九州国。

“建立皇家亲军。”

福建地少人多。

其实唐晏乾是想要的,而朝鲜的两班,不少明眼人看清了形势,取舍直辖,是愿意唐晏乾入主朝鲜。

但是父皇不会同意的。

定下了未来的军略,唐晏乾慎重的写了一份递交父皇的奏疏。

他当然知道人有七情六欲,但是国是国,私是私,要分的清楚区别。

吸收日本人口对东藩是有利的,可以最有效率的稳住日本。

朝鲜国主和朝鲜老王妃对他都是照顾有加。

……

但这还是不够的。

东藩收留了大量的妇孺。

第三年移民了八十万。

不过老百姓不是傻子。

如此也没有多大效果。

“东王所言有理,外将支持东王。”

东藩藩国不但分田,还分老婆。

“设立女执事。”

日本内乱十余年。

想以四藩动摇中国,各方面条件都极难满足。

一个留在当地,一个去加入其它产业,一个去外藩种地,这才是长久的治国之道。

第五个年头的时候。

海军还不是陆军,能有各种奇迹,纯粹比的是国力。

东藩藩王的亲军本来就高达五万,加上军属已然有了二十余万人口。

当四个藩国里全部是汉人人口的时候,反而对中华文明是有利的,更加的经久不衰。

“恐怕很多士兵心里也很难改变。”

天下还有比这还要美好的事情吗。

父皇问他甘不甘心。

他回答很痛快。

但是他真愿意离开国内吗?

不愿意。

但是他能说不愿意吗?

父皇既然当面问他,说明父皇已经有了决定。

自己说不愿意只会为自己带来麻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