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 当然要吃兔兔  仙二代在古代逃荒搞基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众人:不行了,我控制不住我的眼睛和嘴巴。

早知道他们也换一些调料了,当初觉得太贵不划算,却没想到会这样香。

崔行就是这样想的,他家虽然也做了兔肉,还有野鸡肉,但对比许家,吃起来就显得寡淡无味。

没事,闻着许家的肉味,吃一口自家做的兔肉,也相当于吃上了用调料做的兔肉。

没错,就是这样的!

一双握着烤肉架的手微微转动,几滴油将要落下,被魏小满眼疾手快刷到兔子身上,于是香味愈浓,配合着胡椒,兔肉,形成一股极为强势霸道,占据人一切感官的味道。

软弹劲道的兔肉表皮金黄,均匀涂抹的调料,颗粒分明,一口咬下去,滋啦的油香便会咕嘟冒出,充斥口腔,卷起又一股美味的风暴。

如果用牙齿轻轻撕咬,焦脆皮肉会发出咔哒的断裂声,油水顺着嘴角留下,烤肉的香味钻入鼻翼。

第一口只会品尝到浓烈的调料味,等到第二口,才能细细品尝到热乎滑嫩的兔肉,囫囵顺着喉咙咽下,迫不及待想要品尝下一口。

咳!

咳咳!

温瑜被自己的口水呛到,才意识到自己原来这样嘴馋,明明在修真界也不是没吃过玉盘珍馐。

我堂堂金丹真人怎么会被这种小吃吸引!

最多…就是想尝尝什么味道。

稍稍拧头,见旁边一向沉稳内敛的大丫姐嘴角也隐隐流出几滴不知名液体,随后重重咽了下口水,双眼直勾勾地看着金黄兔肉。

温瑜勾了下嘴角,眉眼弯成月牙。

好像也不丢人,我现在可是凡人,容易饿也是正常的!

等待的时间是难熬的,尤其当你面前放着喷香的肉时。

(温·我现在只是个凡人·瑜曾说过。)

等到段氏和许丰年已经收拾好所有人晚上睡觉的地儿,许谷满和媳妇崔氏也洗完澡,还洗好换下来的旧衣,巡逻完毕的许老大和许老二才姗姗来迟。

为了表示公正,今天的巡逻是从许家开始的,所以才会这样晚。

等兄弟俩洗把手,在准备好的木板桌前坐下,段氏也扶着许老太过来。

所有人到齐,终于可以开动!

温瑜左边是大丫,右边是魏小满,手里拿的是今天才削的木头筷子,视线锁定桌上的炒兔肉。

没有人打算在饭前讲什么,当拿起筷子的一刻,一场关于美食的战争便打响了!

刀光剑影,硝烟四起,眼缭乱,杯盘狼藉。

兔兔,卒。

(这两章确实想尝试下美食文hhhh)

后面还有!

继续求票票!

说明:世界观架空,没有原型,勿考证。

继续小科普:

4.酱油

最早的酱油:“醢”。

《周礼·天官·膳夫》中记载,天子的饮食共有饭、饮、膳、馐、珍、酱六大类,其中的酱就是指如今酱油的前身,不过那个时期的酱油和如今大相径庭。最早的酱油是通过将动物肉剁为肉泥,再进行发酵而成,称之为“醢”,现今广东福建一带食用的鱼露,便是这种制酱工艺的延续和传承。

汉代时期:大豆作酱。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就曾记载“豆酱清”的制酱法:十二月、正月是做豆酱的最好时候。二月是中等时令,三月已是最迟。需要用不渗漏的瓮,以春天下种的黑大豆作料,在大蒸甑里干蒸,蒸好后取下在太阳下晒干,再进行反复的蒸,然后簸净,去舂,去黑皮,加入盐和麦曲等配料混合入瓮,进行日晒,整整进行100天,酱才能真正熟透,馥郁浓香,这也就是早期的豆瓣酱。

宋代时期:真正意义上的酱油。其实“酱油”这个词,直到宋代才正式出现,这也寓意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酱油开始产生。

5.油

汉代胡麻(芝麻)传入中国,胡麻油开始大量使用。

豆油历史更悠久,但是物理压榨法味道不是很好。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